附 件:《钢铁钒钛》模板文件.doc
(1)中文标题:2号黑体,通栏居中,通常不超过20个汉字。
(2)作者姓名:小4号仿宋体,通栏居中,多位作者中间用“,”隔开。不同单位的作者用上标数字“1)、2)等”区别。
(3)单位:小5号宋体,通栏居中,加括号,单位名称细化到二级单位,如××研究院××所或××大学××学院,不同单位用“;”隔开,单位前加数字序号。
(4)中文摘要:小5号宋体,其中“摘要”2字为黑体,通栏,前后各缩进2格。摘要不分段,200~300字为宜。摘要中不要出现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序号。
(5)关键词:小5号宋体,其中“关键词”3字为黑体,通栏,前后各缩进2格,关键词之间用“;”隔开。
(6)英文题名:小4号新罗马字体,加粗,通栏居中,英文题名实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7)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5号新罗马字体,通栏居中,人名之间加逗号,姓与名之间空半个字符;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遵循姓在前名在后的规则,姓和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复姓应连写;姓与名均不能缩写。
(8)作者单位的英文:小5号新罗马字体居中,通栏,前后加括号,项目按二级单位、一级单位、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省别、国别顺序排列。单位间用“;”隔开,前面加数字序号。
(9)英文摘要: 5号通栏;“Abstract”用新罗马字体加粗,后面加冒号;摘要的内容用5号新罗马字体,前后各缩进2格。中英文摘要内容应保持一致,尽量使用简单句,避免使用长系列形容词或名词来修饰名词。
(10)英文关键词: 5号通栏;“Key words”用新罗马字体加粗,单词之间空半个字符,与内容之间加冒号隔开;关键词的内容用5号新罗马字体,除专有名词外全部小写,各关键词之间用“;”隔开。关键词前后缩进2格。中英文关键词不仅要求内容一致,而且顺序要一致,即必须一一对应。
(11) 正文部分
5号宋体,双栏排版,段首缩进2格;
一级标题小4号仿宋体,加粗,顶格排版,序号与标题内容间空1个字距,段前段后留出适当空距;
二级及以下标题为5号宋体,顶格排版,序号与标题内容间空1个字距;
正文内容5号宋体,行距1.25倍。
(12) 图表 (插图除文内插入外,需单独提供清晰的原格式文件,便于修改!!!)
图表随文走,就近排放。按照中文前英文后的顺序排放图表标题。
插图:图题小5号,宋体,居中排放,图序与图题内容间空1个字距,插图不宜过大,适当控制篇幅,图中文字采用6号字,标目采用“量/单位”形式;插图与正文文字之间留出适当空距。
表格:表题小5号黑体,居中排放,表序与表题内容间空1个字距,表格形式采用三线表,表身内容采用6号字。表格与正文文字之间留出适当空距。
(13)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以作者查阅的近年公开发表的文章择要列举。参考文献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著录。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引用处依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排序,并用方括号角码标注,顺序与文后参考文献一致。在文末参考文献项依次列出,序号加方括号。文末参考文献表为通栏排版,“参考文献”四个字为5号黑体,顶格排版,上下各空一行;参考文献内容为小5号,中文为宋体,英文为新罗马字体。参考文献内容与序号间空1个字距,转行时对齐空格后的首字符,亮序号。作者姓名遵循姓前名后规则排列,姓和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姓和名中间空半个字符。作者超出3人时,列出前3人,后加“等”(et al)标识,英文篇名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刊名等实词首字母大写。非英文参考文献应同时提供英文对照,并按照英文前中文后的方式排列,中文文献前后加括号,另行起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