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6年  第27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试验研究
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参数对低碳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梁小凯, 刘清友, 张建平, 胡学文
2006, 27(1): 1-5.
摘要:
结合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的工艺特点,在Gleeble 2000热模拟试验机上研究了冷却速度、变形温度和卷取温度等工艺参数对低碳铝镇静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降低冷却速度,提高变形温度,提高卷取温度有利于铁素体组织的粗化和热轧钢带屈服强度的降低。探讨了工业生产条件下,各种工艺参数的优化组合对铁素体组织粗化的影响。
变形工艺对V、Ti微合金钢连续冷却相变的影响
吴红艳, 杜林秀, 薛文颖, 沈开照, 刘相华, 王国栋
2006, 27(1): 6-11.
摘要: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结合显微硬度测试,建立了含V、Ti微合金钢的未变形和50%形变奥氏体的CCT曲线。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分析研究了冷却速度、变形条件及微合金元素对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使铁素体+珠光体相变区左移,获得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的临界冷速增大。变形也使贝氏体相变温度有所提高,同时在较高的冷速下,变形可使显微组织变得更加细小。V、Ti的复合添加,提高了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相变温度降低,有利于得到细小的组织。
高钛高炉渣在微波场中的加热行为
陈艳, 白晨光, 何宜柱, 吉川日升, 谷口尚司
2006, 27(1): 12-16,20.
摘要:
为在高钛高炉渣中引发微裂纹、有效降低其研磨难度,进行了微波加热高钛高炉渣的实验。在引发裂纹的过程中发现其不仅能被微波场有效加热,且有热失控现象发生。为探讨微波加热高钛高炉渣的机理以及产生热失控现象的原因,对不同种类的合成炉渣进行了微波加热实验。实验表明渣中CaTiO3对有效加热高钛高炉渣起到重要作用。利用Network Analyzer测量了其介电常数。测量结果表明CaTiO3的介电常数远远大于一般材料,定量说明了在微波场中CaTiO3对加热高钛高炉渣的作用。此外,实验测得CaTiO3的介电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种正反馈加热方式正是高钛高炉渣在微波场中发生热失控的主要原因之一。
碱性中间包覆盖剂吸附夹杂能力的研究
孙永超, 黄俊, 吴永来, 赵俊学
2006, 27(1): 17-20.
摘要:
根据CaO-SiO2-Al2O3三元相图研制开发了一种碱性中间包覆盖剂,研究了其与酸性和中性覆盖剂吸附Al2O3夹杂的能力,指出碱性覆盖剂具有优于酸性和中性覆盖剂吸附Al2O3夹杂的能力,并通过工业试验验证了所研制的碱性覆盖剂具有优良的冶金效果。
钒矿石无盐焙烧提取五氧化二钒试验
宾智勇
2006, 27(1): 21-26.
摘要:
对钒矿石进行了无盐焙烧—硫酸浸出—P204有机萃取—铵盐沉钒提取五氧化二钒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该钒矿石于800℃焙烧1.5 h、焙烧矿磨矿粒度小于1.19 mm占84%的条件下,用硫酸浸出,钒的浸出达90%以上;用P204和TBP的磺化煤油溶液萃取、再用氨水沉钒,最终得到纯度98.74%的五氧化二钒,全流程钒回收率达85%以上。
钙含量对钢水流动性的影响
袁方明, 王新华, 杨学富
2006, 27(1): 27-32.
摘要:
钙处理钢水能够在较低过热度下正常浇铸。为弄清楚钙处理影响钢水流动性的原因和确定最佳的钙含量范围,从钙含量和钢水中夹杂物固相率之间的关系方面研究了钙元素在钢水中的行为。分析不同钙含量的钙处理钢试样中的夹杂物成分并利用Al2O3-CaO-SiO2三元相图确定试样中钙铝和钙铝硅酸盐夹杂物在浇铸温度下的存在状态,由此得到钙含量和夹杂物固相率之间的关系。改善钢水流动性最佳的钙含量范围在(17~23)×10-6之间。
高强度管线钢的微观组织与冲击韧性
江海涛, 康永林, 梁正伟
2006, 27(1): 33-37.
摘要:
研究了具有不同微观组织类型的高强度管线钢的夏比冲击韧性。结果表明,针状铁素体型管线钢比多边形铁素体+少量珠光体型管线钢具有更高的冲击韧性。对于针状铁素体型管线钢,可通过减少夹杂物,获得均匀细小的铁素体晶粒、细小弥散的M/A岛和析出物,来获得优异的冲击韧性。
碳含量对高钒高速钢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
马陟祚, 魏世忠, 龙锐, 张永振, 李炎
2006, 27(1): 38-43.
摘要:
在含钒量约为10%的条件下,利用自行研制的WM-1型冲击磨损试验机研究碳含量在1.76%~3.65%范围内变化对高钒高速钢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碳量低于2.3%,高钒高速钢的基体为铁素体,磨损机理主要是冲刷和塑性变形,耐磨性很差。含碳量达到2.3%后,基体以马氏体为主,耐磨性比低碳的高钒高速钢大幅提高。当碳含量达到3.0%时,耐磨性达到峰值。继续提高碳含量,晶界处以铬钼为主碳化物的量增加,冲击过程中裂纹在该处萌生,产生剥落现象,造成耐磨性下降。
功能材料
金红石型纳米TiO2及改性聚丙烯的紫外-可见光谱特性研究
曹建军, 郭刚, 段小平, 吴健春, 涂铭旌
2006, 27(1): 44-49.
摘要:
采用荧光紫外灯对金红石型纳米TiO2改性聚丙烯材料进行了加速老化试验,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了金红石型纳米TiO2、纳米TiO2改性聚丙烯等材料的紫外-可见光谱特性。结果表明金红石型纳米TiO2在紫外光区有很强的屏蔽特性,添加0.5%就能够将聚丙烯的紫外线屏蔽性能提高2倍;当与受阻胺光稳定剂(HALS)复合使用时能够产生协同作用,将聚丙烯的紫外线屏蔽性能提高9倍,人工加速老化14 d后的紫外屏蔽性能未发生改变,从而能够赋予聚丙烯长效的抗紫外光老化性能。
掺Ag+二氧化钛粉体抗菌性能的影响因素
尹晓敏, 程永清, 徐杰
2006, 27(1): 50-54.
摘要:
采用sol- gel法制备了不同摩尔比的掺银二氧化钛粉体材料,并且采用琼脂孔穴扩散-抑菌圈法研究了紫外光照时间、光源、掺银TiO2粉末加入量、不同实验菌种等因素对掺银TiO2粉体抗菌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Ag-TiO2粉末在紫外光照60~90 min,加入量为2~4 mg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是一种不受光源和天气影响的广谱抗菌剂。
草酸氧钒热分解制备纳米VO2及粉体表征
林华, 邹建, 李庆
2006, 27(1): 55-58,63.
摘要:
研究了一种在350℃分解草酸氧钒前驱体(VOC2O4·H2O,草酸还原工业V2O5粉的产物)来制备纳米VO2粉末的方法。采用TG-DSC、XRD、TEM及电阻—温度仪等测试手段对所得粉末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得VO2粉末呈结晶态,组分单一,粒径为80~120 nm,相变温度为68.5℃,电阻突变量约3个数量级。
采用钒渣浸出液制备二氧化钒粉末
杨冬梅, 彭明福, 朱胜友, 华一新
2006, 27(1): 59-63.
摘要:
针对攀钢实际, 首次采用钒渣浸出钒液为原料, 经除杂、水解沉淀和高温煅烧后制得VO2粉末。试验最佳条件为:除铬剂Z加入量与溶液中总铬量之比为22.86∶1;除硅剂X加入量与溶液中总硅量之比为3.2∶1;水解沉钒时溶液pH值控制在4.5~5.0之间;循环洗涤5次, 煅烧温度1 000℃, 恒温时间60 min, 氩气流量4 L/min。与已有制备方法相比, 该方法原料来源广泛, 成本较低, 工艺简单、适用, 易于实现产业化。
理化检验
邻菲罗啉光度法测定纳米二氧化钛中铁含量
郑小敏, 汪雪梅, 杨平
2006, 27(1): 64-67.
摘要:
介绍了一种纳米TiO2试样中铁含量的测定方法。试样用硫酸、硫酸铵溶解,用酒石酸铵掩蔽钛,在pH 5.5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邻菲罗啉与铁定量形成橙红色配合物,在分光光度计上510 nm处测量吸光度,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4.7×104,在100 mL溶液中,铁量在0~100μg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该方法具有良好选择性,用于纳米二氧化钛样品中铁量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平均回收率在94.95%~105.33%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