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2年  第33卷  第1期

综述
钒新技术及钒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孙朝晖
2012, 33(1): 1-7.
摘要:
简要分析了国内外钒资源的情况与利用状况以及当前该领域已经取得的主要成绩。认为中国有比较丰富的钒资源,国家鼓励钒产业的发展,钒产品有比较稳定的市场需求,应该做好、做强钒产业。指出利用钒钛磁铁矿为原料提取氧化钒的清洁生产工艺可实现提钒废水和提钒尾渣闭路循环使用,解决了潜在的高氨氮—高钠盐提钒废水的污染问题,该项目的开发成功对全球钒产业将是一次革命性的技术创新,清洁、高效钒生产新技术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石煤提钒工艺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学文, 王明玉
2012, 33(1): 8-14.
摘要:
介绍了石煤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工艺现状,分析了各种提钒工艺的优缺点。根据石煤提钒的发展历程及其研究现状,指出石煤提钒工艺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特点:①石煤提钒矿石分解优选酸分解工艺;②石煤酸浸液中分离富集钒工艺多元化;③石煤提钒产品多样化;④石煤提钒工艺过程多元素综合回收集约化。
钒钛提取
亚熔盐法钒渣高效清洁提钒技术
郑诗礼, 杜浩, 王少娜, 张懿, 陈东辉, 白瑞国
2012, 33(1): 15-19.
摘要:
针对目前钒渣焙烧提钒工艺钒资源利用率低、铬无法同步提取、“三废”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基于亚熔盐非常规介质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通过反应分离耦合工艺设计,提出了亚熔盐法高效清洁提钒新技术。亚熔盐新技术可将钒渣分解温度由传统工艺的850℃降至200~400℃,钒一次转化率可达95%以上,铬回收率提高到80%以上,可望突破传统钒渣提钒方法的资源环境制约。
熔盐电解制备金属钒
王淑兰, 李世超, 顾东燕
2012, 33(1): 20-23.
摘要:
以氧化物为原料,采用熔盐电解的方法,制备了金属钒。研究了电解温度、电解电压、电解时间和阳极面积等参数对电解电流的影响规律。用扫描电镜、微区分析和X-射线表征了未完全还原及完全还原的试样的形貌、结构和组成。在850~900℃温度范围、2.9~3.0 V电压范围实验室规模上电解获得了金属钒。该方法具有温度低、流程短、设备简单,适合小规模化生产的优点。
含钒铁精矿钠化焙烧及离子交换法提钒工艺研究
高官金, 付自碧, 张磊
2012, 33(1): 24-29.
摘要:
以白马钒钛磁铁精矿为原料,在实验室进行了钠化焙烧和离子交换工艺研究。重点研究了钠化剂种类、配比、焙烧温度、冷却制度等对钒钛磁铁精矿焙烧转浸率的影响,并进行了8轮焙烧熟料浸出和离子交换水循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3%~4%Na2CO3为添加剂,在焙烧温度1 150℃、焙烧时间30 min的条件下进行焙烧,钒转浸率可达85%~90%;在水循环过程中,溶液中的磷出现富集现象,当富集到一定程度时进行除磷处理,可实现水的循环利用。
钒渣钙化焙烧试验研究
曹鹏
2012, 33(1): 30-34.
摘要:
通过对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及钙钒比的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掌握了钒渣钙化焙烧最优参数组合。分析了钒渣钙化焙烧过程中钒、铁及碳酸钙的变化情况,同时针对冷却制度对钒渣焙烧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讨论。试验表明,适合工业生产的控制方案为:焙烧温度890~920℃、焙烧时间1.5~2.5 h,内配钙钒比(CaO/V2O5)0.5~0.7,冷却时间40~60 min、冷却结束温度400~600℃,在此条件下进行焙烧,钒渣的转浸率为87.27%。
综合利用
含铬钒渣的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
曹宏斌, 林晓, 宁朋歌, 张懿
2012, 33(1): 35-39,49.
摘要:
介绍了磷化工行业钒铬废渣高值化清洁利用工艺路线,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新型萃取体系的研发与优化、萃取机理的探讨、萃取中间层形成机理与控制方法等。在此基础上,与上下游单元无缝链接,形成了钒铬废渣全组分综合利用工艺包,并建成了1.5万t/a规模的钒铬废渣示范工程,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含钛高炉渣制备甲醛吸附剂的研究
孔德彧, 管昊, 张倩, 孙利鹏, 杨蒙
2012, 33(1): 40-43.
摘要:
鉴于高炉渣中含有具有良好光催化降解作用的TiO2,且来源廉价广泛,因此研究如何高效合理地利用含钛高炉渣便成为必然。采用分析纯盐酸,在室温条件下对含钛高炉渣进行不同时间的酸浸处理,并进行比表面积、SEM扫描电镜、EDS能谱及甲醛吸附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酸浸处理后吸附剂表面为多孔结构,吸附剂比表面积由4.56 m2/g增大到105.35 m2/g,可用作甲醛的吸附剂;随酸浸时间的延长,吸附剂中Ti的含量由15.33%增加到最高31.39%,折算为TiO2的含量为39.6%,即酸浸处理可使含钛高炉渣中的TiO2富集。其中,酸浸时间为5 h的样品获得比表面积105.35 m2/g、TiO2含量34.7%,甲醛吸附能力达0.36 mg/g,是市场销售活性炭吸附能力(0.12 mg/g)的3倍。
钢铁工艺
攀钢烧结配加高品位钒钛磁铁精矿试验研究
饶家庭, 张义贤, 羊小东, 郭家光
2012, 33(1): 44-49.
摘要:
通过烧结试验,研究了攀西白马矿区兆洋高品位钒钛磁铁精矿的烧结特性。认为:采用兆洋高品位钒钛磁铁精矿替代攀精矿后,垂直烧结速度加快,利用系数提高,烧结矿强度及冶金性能改善。烧结配加20%兆洋高品位钒钛磁铁精矿工业试验表明,该矿有利于强化烧结生产,提高烧结矿质量,烧结矿品位提高了1.16个百分点,转鼓强度上升0.57个百分点,烧结固体燃料消耗下降1.46 kg/t。
Al2O3对钒钛磁铁精矿烧结性能的影响
杜长坤, 罗清明, 麦吉昌, 袁晓丽, 万新, 柳浩
2012, 33(1): 50-54.
摘要:
针对四川德胜集团钢铁有限公司使用高配比钒钛磁铁精矿烧结生产的情况,在实验室进行了Al2O3对钒钛烧结矿产质量、低温还原粉化以及烧结矿矿物组成和显微结构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l2O3含量的提高对烧结矿的产、质量以及低温还原粉化指标产生不利的影响,考虑到烧结原料条件及实际生产的需要,烧结矿中Al2O3含量小于3.2%为宜。
冶炼钒钛磁铁矿高炉的铜冷却壁挂渣分析
计秀兰, 刘增勋, 吕庆, 张振峰
2012, 33(1): 55-59.
摘要:
建立高炉铜冷却壁三维传热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稳态传热分析,研究了钒钛磁铁矿冶炼时挂渣特点。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含钒钛高炉渣铁珠含量高,使渣皮显著增厚导致渣皮稳定性下降。将铜冷却壁热电偶测量点温度控制在60~80℃,可以提高渣皮稳定性,保证铜冷却壁安全工作。在现有工艺条件下,把水速从2.3 m/s降低到1.5 m/s对挂渣影响很小。
REDA与RH精炼过程钢液流动规律比较
侯鹏, 艾立群, 石鑫越, 许少霞
2012, 33(1): 60-64.
摘要:
以300 t REDA和RH精炼装置为研究对象,借助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模拟REDA与RH两种精炼工艺下钢液流动行为,从精炼过程流场形态、循环流量、氩气行程及熔池表面湍动能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RH对钢包底部熔池的搅拌作用强于REDA,REDA的单浸渍管结构有利于延长浸渍管寿命及提高钢液循环流量,REDA只需RH提升气体流量的30%便能达到相同的循环流量。
Si、Al还原渣中V2O5反应动力学研究
周勇, 李正邦
2012, 33(1): 65-69.
摘要:
为采用V2O5直接合金化冶炼高速钢,进行了渣中Si、Al还原渣中V2O5反应动力学试验,考察了温度、熔渣组成等因素对还原反应速度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探索,找出还原反应速度的限制环节。试验结果表明,渣中V2O5向反应界面的扩散是速度限制环节。通过动力学试验研究结果最终确定V2O5直接合金化的工艺路线是:Si预还原→Al终还原。
钢铁材料
微合金化控冷工艺开发HRB500E高强度抗震钢筋
苏灿东, 陈伟, 陈必胜
2012, 33(1): 70-75.
摘要:
针对红河钢铁有限公司炼钢、轧钢工艺装备,采用微合金化控轧控冷工艺生产HRB500E高强度抗震钢筋,并利用金相显微镜、拉力试验机对钢筋的力学性能、金相显微组织、夹杂物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钢筋强韧性适中,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低应变时效性;控制钢中Mn含量小于1.55%,Nb含量小于0.025%,控冷终止温度大于680℃,钢筋心部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5%贝氏体,综合性能较佳。
Nb-Ti-V微合金化船板钢的高温力学性能研究
元鹏飞, 吴华杰, 岳峰, 陈俊杰, 王伟
2012, 33(1): 76-81.
摘要: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D36船板钢连铸板坯的高温力学性能,用扫描电镜观察断口形貌,并分析脆化机理。结果表明:不含钒的铸坯第Ⅰ脆性温度区大于1 350℃;其在1 350~950℃时断面收缩率大于80%,具有良好的高温塑性;第Ⅲ脆性温度区为950~600℃,此时试样断面收缩率处于41.7%~64%。含钒的铸坯第Ⅰ脆性温度区为熔点至1 250℃;在1 250~950℃范围内,塑性较好;其第Ⅲ脆性温度区为950~600℃,此时断面收缩率在34%~73%。为预防铸坯矫直过程裂纹产生,要控制矫直温度在950℃以上。
0Cr17Ni7Al钢的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房冠群, 王树奇, 茅奕舒
2012, 33(1): 82-86.
摘要:
采用销盘式高温磨损试验机对0Cr17Ni7Al钢进行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该材料不同热处理状态、不同工况下的摩擦磨损行为,采用EDS、XRD、SEM分析磨损表面成分、形貌和磨面剖面结构,探讨0Cr17Ni7Al钢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磨损率随着载荷的增加而增加,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中在环境温度25℃和200℃低载时,磨损形式主要以磨粒磨损为主,随着载荷增加变成由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混合作用机制。200℃高载时候磨损形式主要以粘着磨损为主,400℃时开始出现疲劳磨损。环境温度25℃和200℃低载时固溶处理试样的耐磨性最好,而在400℃时最差。
颗粒复合电沉积对材料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谭勇, 刘常升, 于晓中
2012, 33(1): 87-90.
摘要:
以镍和高硬度微粒的复合沉积电镀层作为中间层,然后对中间层进行镀铬。电沉积后的材料表面凹坑呈随机分布,峰值密度很高,保持性、再现性优异,不受轧辊材质、硬度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电沉积工艺中,镀液温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最大,电流密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次之。电流密度为5 A/dm2、镀液温度为50℃、镀液的pH值为4.8时,可以获得较大粗糙度。粗糙度Ra的范围为1.95~6.98μm。从电子扫描显微照片上可以看出,电镀微粒分布均匀。电沉积铬以后粗糙度主要集中在2~4μm,金属表面在镀铬后表面具有较好的硬度和比较理想的粗糙度。
热作模具钢热处理工艺及深冷处理研究
邱庆忠, 肖峰, 张中秋, 宋景颜
2012, 33(1): 91-94.
摘要:
研究了X20CoCrWMo10-9热作模具钢在1 000~1 180℃淬火温度下的组织和性能,并确定材料的最佳淬火温度为1 120℃;经不同工艺深冷处理后对钢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可以不同程度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对比不同回火温度与时间下的性能,制定该钢适宜的深冷处理工艺为:1 120℃淬火+深冷处理8 h+650℃×1 h回火。
钒钛专利
钒钛专利
2012, 33(1): 95-96.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