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8年  第29卷  第2期

钒与钛
亚熔盐法浸取钒的实验研究
曹来宗, 刘代俊, 高丽花, 刘长洪, 沈倩
2008, 29(2): 1-4.
摘要:
针对目前焙烧提钒法产生环境污染、耗能高和转化率低等问题,研究了用复合钠制剂亚熔盐法分解钒矿石的影响因素,通过正交实验分析了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考察了液固比、氯盐加入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钒浸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钠制剂初始浓度为70%,液固比为5∶1,反应时间为2.5 h,氯盐比为45,此条件下钒的浸取率可以达到90%以上。采用亚熔盐法浸取钒可以解决目前焙烧提钒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为湿法提钒找到了一个新途径。
云母衬底掺钼二氧化钒薄膜热致相变性能研究
张月, 颜家振, 黄婉霞, 刘小杰, 涂铭旌
2008, 29(2): 5-8.
摘要: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云母衬底上制备出掺杂Mo的VO2薄膜,并采用XRD、AFM、XPS、FTIR等检测手段,对掺杂薄膜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相变温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云母片表面制备出的掺杂的VO2薄膜呈(011)晶面取向生长,并且每增加1%的Mo掺杂量,其相变温度下降7.82℃,掺杂后降低了样品的滞回温宽,而且薄膜相变前后红外透过率的变化量仍保持较高。
试验研究
卷取温度对微合金化含磷钢薄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郑之旺, 苟淑云
2008, 29(2): 9-13.
摘要:
以低碳微合金化含磷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热轧态和冷轧退火态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以及退火再结晶动力学行为,研究了卷取温度(6006、507、00℃)对微合金化含磷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轧卷取温度对微合金化含磷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有显著的影响,随着热轧卷取温度从700℃降低到600℃,试验钢退火再结晶受到明显延迟,再结晶激活能明显提高;卷取温度对热轧态和退火态铁素体晶粒尺寸影响较小,但热轧态强度随着卷取温度降低而提高;随着卷取温度的降低,冷轧退火态的强度提高,且力学性能对退火温度的敏感性增加。
液芯压下工艺对CSP生产高强耐候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苏亮, 田乃媛, 毛新平, 林振源
2008, 29(2): 14-17.
摘要:
珠钢在CSP流程上首次成功开发了钛微合金化高强耐候钢。通过对比采用液芯压下工艺(压下量5 mm、10mm)和非液芯压下工艺条件下铸坯和成品板的力学性能及组织,探讨了两种工艺的异同以及对铸坯和成品材的组织、性能的影响。认为采用液芯压下工艺可以很好地匹配连铸与连轧间的坯厚,铸坯各向性能更均匀,成品板材综合性能好于非液芯压下工艺。
澳矿对烧结矿显微结构的影响
刘丽娜, 韩秀丽, 白丽梅
2008, 29(2): 18-22.
摘要: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澳矿及冀东铁精矿配加不同比例澳矿后的烧结矿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澳矿结构疏松,其矿物组成主要为赤铁矿和褐铁矿,以他形粒状形态存在;烧结原料中澳矿的配比由10%增加到50%,其烧结矿的铁酸钙含量增加,磁铁矿、硅酸二钙和玻璃质的含量降低;结构由斑状-熔蚀结构过渡到由铁酸钙和磁铁矿形成的交织熔蚀结构;烧结矿显微结构变化导致烧结矿强度增加。
焊接速度对奥氏体不锈钢接头性能的影响
秦斌, 王宝森
2008, 29(2): 23-26.
摘要:
对3 mm厚304奥氏体不锈钢板进行了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接(MIG)试验。在焊接中发现,在适当范围内提高焊接速度有利于减小焊缝和热影响区宽度,增加接头强度的稳定性;但是焊接速度过快会导致焊缝区气孔的产生,从而降低接头强度的稳定性和耐蚀性。通过控制焊接速度可以保证304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V2O3、Al2O3添加剂对碳化铁生成的影响
何强, 李光强, 吴仕慈, 马江华
2008, 29(2): 27-31.
摘要:
在1 023 K用热重法结合XRD分析,研究了V2O3、Al2O3添加剂对混合气体(H2+CH4)还原铁矿石制备碳化铁的影响。研究表明:V2O3对还原反应和碳化反应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碳化铁的生成率和稳定性。当V2O3含量在1%以内时,随着V2O3的增加,铁矿石还原速率逐渐加快,碳化速率也提高,促进效果明显;当V2O3含量高于1%,试样还原速率和碳化速率均比1%时略小。Al2O3对还原和碳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碳化铁的稳定性有不利的影响。
低碳钢连铸保护渣固态渣膜显微结构分析
韩秀丽, 杨慧平, 刘丽娜
2008, 29(2): 32-36.
摘要:
研究了低碳钢铸坯出现事故时以及调整保护渣化学成分后两种渣膜的显微结构,分析了事故原因,并提出通过控制固态渣膜的结构和结晶矿相来提高渣膜的润滑和传热性能,改善铸坯质量。低碳钢连铸保护渣应具有好的导热性和低的结晶率,所以应降低渣膜结晶率,增大玻璃化倾向,并且要避免钾钠长石、斜长石、霞石、枪晶石等高熔点矿物析出,从润滑性和导热性统一优化考虑,出现硅灰石、黄长石是比较好的。加入B2O3和LiO2后,渣膜中晶体尺寸减小,玻璃化倾向增大,使铸坯质量明显改善。
数学模型
底吹钢包中钢-渣间传质的物理模拟
干磊, 何平
2008, 29(2): 37-42.
摘要:
利用苯甲酸在水-油之间的传质模拟底吹钢包中冶金反应的传质过程, 研究了渣中传质为速度限制环节时底吹流量、渣量、底吹位置对传质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传质速度随底吹流量的增加而增大, 超过某一临界流量时速度增加更快, 实验中苯甲酸的传质在低流量时kAQ0.20, 在高流量时kAQ0.80, 传质速度的突然加快是由于大量渣滴被卷入水中使渣钢接触面积变大;钢-渣间传质速度随渣量的增加而增加;中心底吹比偏心底吹传质速度更快, 钢包优化底吹位置的确定应该综合考虑熔池的混匀时间和渣钢间的传质速率。
280 mm × 380 mm方坯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数值模拟
陈永, 朱苗勇, 蔡可森, 杨晓东
2008, 29(2): 43-49.
摘要: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建立了280 mm×380 mm方坯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的数学模型,并应用模型分析了结晶器内电磁场、电磁力的分布特征,以及电磁搅拌电流强度、频率等对电磁场和电磁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旋转磁场在结晶器搅拌区域内产生电磁力,使钢液在水平方向形成旋转流动;电磁搅拌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搅拌电流大小成线性关系,而在低频率搅拌条件下频率的大小对电磁搅拌强度的影响较小。
六流中间包钢液流动及传热过程的耦合数值模拟
张彩军, 李建生, 程翠花, 毕娜
2008, 29(2): 50-54.
摘要:
针对某厂六流特殊非对称型中间包温降严重的特点,采用耦合数值求解方法,计算并优化了中间包内的流场与温度场。结果表明:这种特殊中间包在未设控流装置时,入口与近端出口短路流严重,近端出口与远端出口的温差最大为8℃;优化后的中间包结构消除了短路流,均匀了各流钢液温度,最大温差降低到3.3℃,优化后的中间包能更好地满足生产的需求。
技术探讨
SWRCH35K冷镦钢开裂原因分析
刘增勋, 裴培, 艾立群
2008, 29(2): 55-59,66.
摘要:
冷镦钢主要用于常温下冷镦成型标准件,由于材料局部变形大,容易在产品表面造成开裂。为了改善冷镦钢的性能,提高冷镦产品的合格率,对SWRCH35K冷镦钢轧制的盘条在冷镦生产标准件时出现开裂的原因进行了研究。采用酸洗、金相检测、能谱分析等方法,分析SWRCH35K冷镦钢的表面质量、金相组织、晶粒度和非金属夹杂物。得出其冷镦开裂的原因主要是盘条存在表面折叠缺陷和铸坯中偏析裂纹,同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使用温度对镀铝锌合金镀层微观结构的影响
李大东, 刘锦燕, 陈文龙
2008, 29(2): 60-66.
摘要: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电镜研究了铝锌合金镀层钢板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使用的镀层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在300450℃的温度范围内长时间使用,镀层表面颜色虽没有变化,但随温度的提高枝晶裂纹逐渐扩展,扩散生成的Al-Si-Fe合金层逐渐由断续分布到连续分布,厚度增加,以致镀层与钢板基体开裂、剥落,耐蚀性能降低。500℃时,镀层很快全部合金化和氧化变色,镀层鼓泡,完全丧失耐蚀性能。
热轧板卷边裂成因浅析及控制
陈伟, 苏鹤洲
2008, 29(2): 67-72.
摘要: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并结合工艺调查,对某厂热轧板卷边裂缺陷成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冶炼脱氧不良、浇注异常是造成烂边边裂缺陷的主要原因;铸坯待轧时过热过烧是造成翘边边裂缺陷的主要原因。根据研究结果对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板坯边裂缺陷率由8085炉/月降至45炉/月,板卷“烂边”缺陷基本消除,“翘边”缺陷率由17.6%降至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