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8年  第29卷  第3期

试验研究
V-N微合金化厚壁H型钢的组织、力学性能及析出物研究
程鼎, 潘涛, 张永权, 王恩睿
2008, 29(3): 1-6.
摘要:
针对高强度厚壁H型钢易在截面不同部位产生性能差异的特点,研究了V-N微合金化方式对高强度厚壁H型钢性能均匀性的影响。结果显示,V-N微合金化对H型钢力学性能的截面不均匀性有所改善,尤其显著提高了翼缘和腹板结合部位的性能。这和V在H型钢不同部位的不同析出行为有关系。
CSP生产线生产Ti微合金化高强耐候钢铸态组织研究
苏亮, 毛新平, 田乃媛, 林振源
2008, 29(3): 7-10.
摘要:
对CSP生产的Ti微合金化高强耐候钢的铸坯组织、化学成分偏析、枝晶间距、夹杂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SP生产的Ti微合金化高强耐候钢铸坯的低倍组织在结构上和传统板坯及CSP生产的普通集装箱铸坯相差不大,但高强耐候钢铸坯组织更为细密,一次枝晶间距、二次枝晶间距较普通集装箱铸坯稍小。铸坯中偏析较严重的元素是C、S、P,其它元素偏析较轻。铸坯中大颗粒夹杂物较少,主要是Al、Ti、Ca、S类夹杂物,由于Ti、Ca、S含量较少,夹杂物含量较低。而通过对Al类夹杂物进行分析,发现Al类夹杂物在连铸坯横截面上均匀分布,没有明显的偏聚,夹杂物含量在0.001 4%0.002 2%波动,符合夹杂物存在特性,波动幅度在正常范围内,铸坯中Al夹杂物大部分粒度在2.5μm以下。
微铌处理对低碳铝镇静钢薄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郑之旺
2008, 29(3): 11-16.
摘要:
以低碳铝镇静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卷取温度时热轧态和冷轧退火态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以及退火再结晶行为,研究了微铌(0.017%)处理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卷取时,低碳铝镇静钢的显微组织趋于非等轴化,但卷取温度对低碳铝镇静钢热轧态的性能影响较小;低碳铝镇静钢冷轧退火态的晶粒尺寸较热轧态细,因此,低温退火后,强度比热轧态高,此外,低温卷取时,强度较高。微铌处理后,热轧态晶粒得到明显细化,强度得到明显提高,退火再结晶受到明显延迟,当退火温度较低时,强度与热轧态相当,当退火温度较高时,因铌析出相粗化以及晶粒尺寸增加,强度接近于更低温度退火的低碳铝镇静钢。
气瓶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研究
高锦国, 李京社, 唐海燕, 姜桂连, 姚家华
2008, 29(3): 17-21.
摘要:
针对国内某钢厂EAF-LF-VD-CC工艺生产的气瓶钢,通过全流程系统取样、综合分析的方法,对LF处理前后、VD喂线处理后、中间包钢水和连铸坯中总氧(T[O])、显微夹杂及大型夹杂物的数量及变化情况进行了全面研究,分析了夹杂物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经过LF和VD精炼后钢液中显微夹杂物数量由16.7个/mm2减少到6.1个/mm2,VD喂线后夹杂物变性不完全,中间包过程钢液的二次氧化严重,铸坯中T[O]能稳定在(10±2)×10-6,铸坯中大型夹杂物为0.2 mg/kg。
高炉用煤粉的混合添加剂研究
彭其春, 周飞, 郭宜彬
2008, 29(3): 22-26.
摘要:
为强化煤粉的燃烧,改善其燃烧性能,从添加物质的助燃机理出发,通过TG/DSC和正交实验分析,研究了不同配比下的添加物质对煤粉的燃烧性能的影响。TG/DSC分析表明可选用CaCO3、MnO2和CeO2作为混合添加物质的主要组成。正交优化燃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比下煤粉的燃烧速率和燃烧率均有较大提高,其中燃烧开始5min的燃烧速率约提高0.450.91 mg/min,而煤粉的燃烧率平均约提高20%;添加物组成的最优化条件是w(CaCO3):w(MnO2):w(CeO2)=1.5:2.5:2.5,其中CaCO3水平的变动对实验结果有显著影响。
钒与钛
流态化制取三氧化二钒研究
张帆
2008, 29(3): 27-30,44.
摘要:
对采用流态化技术,还原多钒酸铵(APV)制取三氧化二钒工艺及相关参数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合格的三氧化二钒产品。试验表明:APV在还原温度700750℃、保温时间1015 min的条件下可以得到TV≥63%的三氧化二钒产品,比回转窑方法所需时间短、温度低;更容易实现对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得到较高品位的三氧化二钒产品(TV>67%);流态化生产的三氧化二钒产品C含量低,更有利于钒铁冶炼对C含量的控制;同时,流态化生产三氧化二钒效率高、还原剂消耗少、设备固定、相对安全性更高。
全钒液流电池离子交换膜性能研究
冉洪波
2008, 29(3): 31-34.
摘要:
考查了全钒液流电池用离子交换膜PE-01膜和Nafion膜的物理和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全氟化Nafion膜的离子交换容量和化学稳定性优于PE-01膜,Nafion膜的导电性好,适合大电流充放电,但正、负极钒溶液更易于相互渗透,水的转移较快,电池的库仑效率较低。PE-01均相膜的离子水迁移量与VO2+扩散性比Nafion膜低。
综合利用
人造金红石浸出母液回收处理方法研究
王彦华
2008, 29(3): 35-40.
摘要:
采用Ruthner酸再生装置喷雾焙烧人造金红石母液,通过对比分析钢板酸洗液和人造金红石母液的化学成分、浓度、密度、粘度,重点对炉膛温度、空煤比、喷洒流量、吸收流量参数进行优化;考察了焙烧炉喷洒流量、炉膛温度、空煤比对Cl-分解率的影响,并确定出较佳工艺参数;焙烧可获得浓度218.6 g/L再生新酸及TFe含量大于65%的氧化铁粉,解决了废料治理和环保问题,为人造金红石母液的综合回收利用找到一条较好的途径。
含TiO2工业渣在耐火补炉料中的应用
王怀斌, 苍大强, 郝建璋
2008, 29(3): 41-44.
摘要:
分析了含TiO2工业渣的物理化学特性,研究了在耐火补炉料中加入含TiO2工业渣后对材料的体积密度、强度、高温体积稳定性、抗熔渣侵蚀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的含TiO2工业渣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耐高温性能,将其配加在耐火补炉料中替代部分镁砂,不影响耐火补炉料的基本性能,且有利于提高耐火补炉料的抗渣侵蚀性能。
技术探讨
宽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液面波动的数值模拟
陈阳, 张炯明
2008, 29(3): 45-50.
摘要:
以150 mm×(16003 250)mm宽板坯连铸结晶器为研究对象,利用大型商业软件ANSYS CFX10.0建立了一个三维有限体积模型,采用多相流的VOF模型对结晶器内保护渣-钢液界面波动进行数值模拟,重点研究了拉速、水口倾角、铸坯断面宽度等工艺参数对结晶器内液面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结晶器宽度、拉速的增加,液面波动明显增大;采用较大的水口倾角,可以抑制液面波动,减少卷渣。
高炉渣皮厚度的传热分析
刘增勋, 吕庆
2008, 29(3): 51-54.
摘要:
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高炉冷却壁三维传热模型,利用单元生死技术创立渣皮熔化迭代方法,分析稳态下工艺参数对渣皮厚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高炉内炉气温度对渣皮厚度的影响最显著,而冷却水水速影响很小;降低冷却壁气隙宽度可以有效改善高温炉气下的挂渣情况;冷却壁上的渣皮厚度与冷却壁热电偶测定点温度及热负荷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采用熔化迭代方法建立的数学模型优化了冷却壁传热分析,能够直接计算不同条件下高炉冷却壁上渣皮厚度。
生产实践
攀钢低合金钢板坯角横裂缺陷的控制技术
陈永, 杨素波, 朱苗勇
2008, 29(3): 55-62.
摘要:
分析了结晶器液面波动、结晶器锥度、结晶器冷却制度、连铸保护渣、二冷制度等连铸工艺对低合金钢板坯角部横裂纹缺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板坯角部横裂纹的有效措施,即稳定结晶器液面、优化结晶器锥度、弱化结晶器冷却和连铸二次冷却,改进连铸保护渣等。研究结果经实施应用,明显减轻了板坯角部横裂纹缺陷,消除了因低合金高强度钢连铸坯角部横裂纹缺陷引起的热轧板卷边裂缺陷。
连铸工艺生产34Mn2V非调质钢的质量控制
代华云, 韦青峰, 蔡可森, 柯晓涛, 雷秀华
2008, 29(3): 63-67.
摘要:
阐述了连铸工艺生产34Mn2V钢的质量水平。针对34Mn2V钢的性能及使用特点,通过采取钢包吹氩、LF和RH精炼、结晶器电磁搅拌、控制浇钢过热度及轻压下等技术措施,使大方坯连铸工艺生产的34Mn2V钢坯表面质量优良,纯净度高,其[H]≤1.8×10-6;T[O]≤12.0×10-6;A类夹杂≤2.0级,B、C类夹杂均≤1.0级,D类夹杂≤1.5级。冲制高压无缝气瓶的性能稳定,具有较高的强韧性水平,满足气瓶使用的安全性要求。
资料
微波加热在钛冶金中的应用
陈晋, 张世敏, 彭金辉, 陈菓, 黄孟阳, 雷鹰
2008, 29(3): 68-72.
摘要:
在简要介绍微波加热机制的基础上,对微波加热技术用于钛冶金过程中的研究、实验结果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技术在钛铁矿的预处理、选矿、碳热还原、钛的液相提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分析微波加热技术应用于钛铁矿处理过程中存在问题,认为深入开展微波与矿物相互作用基础理论的研究、大功率工业微波加热设备的研制,将推动微波加热技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