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9年  第30卷  第4期

钒与钛
液相水解制备纳米TiO2的研究
孙天宇, 张双全, 潘亭亭
2009, 30(4): 1-5.
摘要:
以TiCl4和正辛醇为原料,通过液相水解法制备出粒径较小、分散性较好的纳米二氧化钛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等检测方法对二氧化钛粒子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纳米TiO2颗粒呈增大趋势,分散性越来越差,晶相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转变。煅烧时间对纳米TiO2的粒径大小和晶相影响较小,对纳米TiO2分散性影响较大。随着TiCl4浓度变大,TiO2粒径变小,但分散性变差。水解温度越高,纳米TiO2粒径越大,颗粒分散性越差。
V5+掺杂含钛高炉渣光催化抗菌材料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王辉, 薛向欣, 杨合, 李述贤
2009, 30(4): 6-10.
摘要: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V5+掺杂含钛高炉渣光催化抗菌材料。以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腊样杆菌为实验菌种,以普通日光灯为光源,考察了菌种、掺杂量等因素对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SEM等方法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V5+掺杂含钛高炉渣光催化抗菌材料对白色念珠菌抗菌性能较好,并随掺杂量增大抗菌性能增强;用琼脂稀释法测得MIC为wV2O5=2.5%;抗菌材料经生理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后重复利用其抗菌性能略有下降。
TiB2含量对原位合成TiB2/Fe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曹卉, 刘颖, 李兵红, 何林, 李军, 高升吉
2009, 30(4): 11-15.
摘要:
采用X射线衍射 (XRD) 、光学显微镜 (OM) 、扫描电镜 (SEM) 及材料试验机等分析测试手段, 研究了TiB2含量对原位合成TiB2/Fe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拉伸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增强相TiB2颗粒均匀分布于α-Fe基体中, 对基体有显著的强化效果;随着TiB2含量的增加, 复合材料抗拉和屈服强度也随之增加, 而延伸率呈下降趋势。
轧制工艺对工业纯钛组织性能的影响
陈溪强
2009, 30(4): 16-20.
摘要:
利用现有轧钢设备轧制纯钛板坯,借助光学显微镜研究轧坯的组织形貌,发现轧制钛坯材料的头部与尾部微观组织形貌变化情况相同,即心部组织为锯齿状α片群,α片间还保留少量β相,角部微观组织基本是等轴晶粒,侧边中间位置均为变形α晶粒,且晶粒大于角部、小于心部。透射电镜分析发现轧制钛坯微观组织中出现大量位错,α晶粒内有较多的析出相和孪晶组织,但未见板条状结构。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轧制变形过程中出现了较强的变形织构。沿平行和垂直于轧制方向的取样拉伸,结果发现纯钛坯横向平均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高于纵向。
微合金化
钒氮合金在高碳钢WSWRH82B中的应用
沈金龙, 覃之光, 夏艳花, 韩斌
2009, 30(4): 21-26.
摘要:
介绍了钒氮合金在高碳钢盘条W SWRH82B中的应用,钒氮微合金化对W SWRH82B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根据实验室模拟不同冷却工艺对含钒氮钢组织、性能影响的结果,提出了开发2 000 MPa及其以上超高强度钢绞线用盘条钢中的钒、氮元素的合理加入量;根据含钒氮钢中钒氮化物在冷却过程中的析出行为,分析了析出机制。
微合金元素对700MPa级低碳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曹慧泉, 颜慧成, 夏政海, 罗登, 李广敏, 仇圣桃
2009, 30(4): 27-31.
摘要:
通过对700 MPa级低碳贝氏体钢静态CCT曲线及不同冷却速度下组织的分析,研究了两组不同Ti、Nb含量的低碳贝氏体钢的组织、性能。结果表明,Ti、Nb含量的增加促使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提高,但是Ti含量过量时对低温冲击功是不利的;wTi=0.015%~0.025%、wNb=0.04%~0.05%可满足700 MPa级别低碳贝氏体钢的强度与韧性要求,该成分钢在TMCP处理后采用回火工艺,可以获得理想的力学性能。
试验研究
冷轧压下率对IF钢组织织构和性能的影响
王敏莉, 郑之旺
2009, 30(4): 32-39.
摘要:
以工业生产的热轧板为原料,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对罩式退火后的Ti-IF钢和Ti+Nb-IF钢组织织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罩式退火后,两种IF钢再结晶基本完成,晶粒呈饼状;随着压下率的增加,晶粒尺寸变小;应变硬化指数n90°值逐渐降低。Ti+Nb-IF钢塑性应变比n90°值在碳含量较高、压下率为70%,或碳含量较低、压下率为80%时,达到最大值;Ti-IF钢塑性应变比n90°值在压下率70%时,达到最大值。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加大,IF钢的织构也越强,并且织构从较低冷轧压下率时的{223}<110>、{114}<110>和{111}织构变为较高压下率时的{223}<110>、{111}<110>和{114}<110>织构,织构类型有向{111}织构靠拢的趋势。
C、Cu、Mn对取向硅钢热塑性的影响
董廷亮, 岳尔斌, 张晨, 仇圣桃, 赵沛
2009, 30(4): 40-44.
摘要:
对模拟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的以Cu2S为主抑制剂的取向硅钢的热塑性进行测试, 比较600~1 300℃下试样的面缩率及断面形貌, 分析C、Cu和Mn对取向硅钢热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Cu和Mn含量增加, 脆性凹槽随之向低温和高塑性方向移动;C和Mn通过扩大γ相提高热塑性, Cu除扩大γ相外与S结合形成Cu2S, 使得钢中形成对热塑性有害的液相及富铁硫化物变少, 使晶界强度的削弱程度减少, 从而使钢的塑性提高。
CCSD36船板钢表面裂纹分析
王硕明, 刘庆岗, 李秀清, 高菊, 张彩军
2009, 30(4): 45-48.
摘要:
通过分析铸坯裂纹,探讨了CCSD36钢产生表面裂纹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CCSD36钢表面裂纹主要是由板坯的原始裂纹遗传而来,它起源于结晶器内,经二冷和轧制后使其扩展延伸。在高温下,因裂纹两侧形成了部分氧化层使其在轧制中难以焊合。在裂纹内部及其周围存在大量的高熔点低塑性的钙铝酸盐、硅酸盐等夹杂,其含量严重偏离正常状态。当这类夹杂被表面层和氧化层“捕获”,受轧制力作用时导致表层开裂,使裂纹在铸坯凝固及轧制中进一步扩展或形成新的裂纹。
大圆坯连铸用新型旋流水口的数值模拟
吴耀光, 陈远清, 仇圣桃, 赵沛
2009, 30(4): 49-54.
摘要:
通过调整多侧孔水口侧孔射流方向来实现结晶器内钢流的旋转, 并设计了一种易于加工、使用寿命长的多侧孔新型旋流水口。建立了圆坯结晶器内三维流动、传热数学模型, 计算分析了直筒形水口和新型旋流水口条件下结晶器内的流场和温度场。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多孔水口侧孔射流方向可以实现结晶器内钢流的旋转, 新型旋流水口能显著降低钢水的冲击深度, 促进夹杂物上浮, 使热中心上移, 提高弯月面的温度。
电磁搅拌结晶器钢液流场和温度场模拟仿真
陈永, 朱苗勇
2009, 30(4): 55-59,71.
摘要:
建立了360 mm×450 mm方坯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作用下结晶器内钢液流场和温度场的三维数学模型,并应用模型分析了结晶器内钢液流场、温度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采用电磁搅拌后,从浸入式水口流出的钢水在电磁搅拌的有效区由垂直向下转变为水平旋转,形成旋转流动的主流区,且在主流区上方的钢水形成由中心向下和由凝固面一侧向上的环流,在主流区下方的钢水形成由凝固面一侧向下和由中心向上的环流。同时,钢水在电磁搅拌作用下流动方向由垂直向下变为水平旋转,使从浸入式水口流出的过热钢水的侵入深度变浅,轴向温度迅速降低,而径向温度升高,凝固前沿的温度梯度增大,有利于传热和促进凝固坯壳的均匀生长。
单流板坯连铸中间包流场的物理模拟
安航航, 包燕平, 金友林, 李太全
2009, 30(4): 60-66,80.
摘要:
通过对不锈钢连铸矩形连铸中间包水模型试验,分析其结构的合理性,针对流场存在的问题,就影响流场的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中间包内部控流元件进行优化验证。结果表明,下挡墙开口大小是影响流场的最关键因素。保持中间包液面稳定,在水口插入深度180 mm,拉速1.2 m/m in的情况下,综合考虑RTD曲线与流场显示,最佳的方案为上挡墙位置375 mm、上挡墙高208 mm、上下挡墙之间距离575 mm、下挡墙高100 mm、下挡墙开口0 mm。与原型中间包对比,能够很大程度地优化中间包流场,延长平均停留时间,减小死区比例,改善短路流现象,有效地均匀钢液和促进夹杂物聚集上浮。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挡墙组合控流中间包,能够较大程度提高铸坯纯净度,降低冷轧板废品率。
技术探讨
可逆式冷轧对钢板织构及铁素体晶粒尺寸的影响
郭太雄
2009, 30(4): 67-71.
摘要:
在实验室通过可逆式和连续式冷轧及退火模拟试验,研究了可逆式冷轧对DX51D(低碳铝镇静钢)和DX54D(无间隙原子钢)钢板织构及铁素体晶粒尺寸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可逆式冷轧态试样α取向线{115}、{335}织构密度明显大于冷连轧试样,可逆式与连续式冷轧态试样γ取向线{111}织构密度无明显差别;②DX54D可逆轧制退火态试样γ取向线{111}织构密度大于冷连轧试样,其α取向线织构密度则与冷连轧试样相当;③DX51D可逆轧制退火态试样织构密度与冷连轧试样相当;④可逆轧制退火态试样的铁素体晶粒尺寸小于冷连轧试样。
高碳硬线钢快速脱磷热力学分析
尹青, 李长荣, 谢祥, 赵浩文
2009, 30(4): 72-75.
摘要:
硬线钢含碳高、磷硫含量低,生产工艺要求苛刻,在冶炼中常出现碳或磷出格而改钢的情况。对转炉快速脱磷工艺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快速脱磷效果的因素,认为快速脱磷的要点是延长熔池在低温运行的时间,造出流动性好、有一定氧化性和高碱度的炉渣,确保终点出钢碳、温度和磷的命中率。
热点透视
攀钢开发利用攀西钒钛磁铁矿资源的实践
陈勇
2009, 30(4): 76-80.
摘要:

简要介绍了攀钢围绕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建设发展的背景、历程,以及依靠自主创新在攀西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上取得的一系列突破。论述并提出,攀钢应进一步发挥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优势,以其增加的产出来弥补由于特殊资源条件和特殊工艺带来的成本增加才是攀钢可行的发展道路;依靠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谋求新的发展既是攀钢自身的资源条件、工艺特点、市场态势客观决定的,同时也是进一步挖掘潜力的现实需要;强调攀钢未来发展的重点仍然是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

攀西地区打造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的战略思考
何雯, 赵泽洪, 何青
2009, 30(4): 81-84.
摘要:

分析了攀西地区钒钛产业的现状和比较优势,认为在我国攀西地区打造世界级的钒钛产业基地是完全必要也是完全可能的。进一步对钒钛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主要困难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