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第31卷  第3期

综述
高炉富氧喷吹焦炉煤气对CO2减排规律研究
高建军, 郭培民
2010, 31(3): 1-5.
摘要:
将高炉分为高温区和固体炉料区两个区域,在物料平衡和热量平衡的基础上,以大型高炉生产数据做支撑,建立了高炉富氧喷吹焦炉煤气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高炉富氧喷吹焦炉煤气,焦炉煤气喷吹量每增加50 m3,可减少炼铁工序CO2排放量约5%,同时风口理论燃烧温度降低约35℃;如果保持风口理论燃烧温度与现有大型高炉相同,那么随着焦炉煤气喷吹量的增大,炼铁工序CO2排放量要比不考虑风口理论燃烧温度时大,但仍可以显著降低CO2排放量。
钒与钛
石煤钒矿焙砂加压碱浸试验
肖超, 肖连生, 丁文涛
2010, 31(3): 6-9.
摘要:
针对目前采用“焙烧—碱浸提钒”工艺从石煤钒矿中提取钒存在碱消耗大、浸出时间长和浸出液杂质含量高等问题,研究采用高压碱浸法浸出石煤钒矿焙砂。试验考察碱用量、液固比、浸出时间、循环浸出等因素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OH用量为矿重的3.5%,液固比为1.5∶1,180℃下,2 h浸出,钒的浸出率达到86%,浸出液中钒硅质量浓度比为0.65,浸出液pH值约为12.1。高压碱性浸出具有钒浸出率高,杂质浸出率低等优点,为石煤提钒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低品位钒矿直接酸浸提钒工艺研究
李欣, 王毅, 朱军
2010, 31(3): 10-14.
摘要:
针对提钒工艺现状存在问题,根据物理选矿结果,确定了抛尾富集物酸法直接浸出钒的工艺方法。通过浸出试验,对酸浸提钒阶段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确定了适宜的磨矿粒度、酸度、浸出温度、液固比和浸出时间等工艺条件,钒的浸出率可达到90%以上。
技术探讨
流化床中CO还原1~3mm铁矿粉研究
庞建明, 郭培民, 赵沛
2010, 31(3): 15-19,24.
摘要:
在自制的公斤级高温流化床中研究了CO还原1~3 mm矿粉的还原行为。随着时间的增加,样品的还原率增加,气体利用率却在下降,说明还原前期反应速度快,后期反应慢;温度越高,样品的还原率越大,气体的利用率越高,但随着还原时间的增加,差距在逐步缩小。当还原温度为850℃时,前20 min的还原率为80%,气体利用率为8%左右,这说明高温下,CO还原1~3 mm铁矿粉的反应速度是很快的。温度越高,表观反应速率常数越大,而且增加的幅度也越来越大;随着气速的增加,铁矿粉的还原率增加,并且几乎成线性关系,表明高温下,使用CO气体作为还原剂时,可以允许更高的气速,从而可以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随着料层高度的增加,金属化率与还原率不断下降,然而气体利用率却在不断升高。试验中CO还原1~3 mm铁矿粉时的表观活化能为59.11 kJ/mol。
高铝钢非反应性连铸保护渣的研究
王欢, 唐萍, 文光华, 于雄
2010, 31(3): 20-24.
摘要:
针对目前高铝钢用结晶器保护渣中SiO2易被钢液中的Al还原而导致连铸无法顺行的问题,设计了低SiO2试验渣系并进行粘-温曲线及熔点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低SiO2渣系具有良好的基本理化性质,具有工业应用的潜能;通过热力学分析及钢-渣界面反应试验证明,当保护渣中SiO2含量低于6%时为非反应性保护渣。
退火对TSCR生产低碳低硅无取向硅钢的影响
匡元辉, 李建军, 岳尔斌, 仇圣桃, 施哲
2010, 31(3): 25-29,49.
摘要:
研究TSCR流程生产的低碳低硅无取向硅钢在850~1 000℃退火对0.5 mm成品的组织、析出物、织构和磁性能的影响;同时对950℃×5 min与950℃×7 min退火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适当提高退火温度和延长退火时间,有利于晶粒尺寸增大和均匀;相应的铁损降低,磁感应强度提高。析出物主要为较粗大的AlN和MnS复合析出物,未发现小于0.1μm细小弥散的AlN和MnS。退火板表面处存在较强不利于磁性的γ纤维织构,而中心处γ纤维织构明显减弱。在中心处有利于磁性的{001}<010>立方织构增强,{110}<001>高斯织构基本维持不变。
热镀锌板镀层耐剥离性研究
郭太雄, 金永清, 张勇, 刘春富
2010, 31(3): 30-33.
摘要:
针对热镀锌板在冲压成形过程中镀层局部剥离的问题,在分析其微观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研究了镀层厚度、钢基强度及镀层铝含量对镀层耐剥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镀层剥离实际上是镀层在厚度方向上远离镀层/钢基界面的局部脱落,而不是因镀层/钢基界面附着力较差所致的镀层整体脱落;随着镀层厚度的增加,镀层耐剥离性显著下降;随着钢基屈强比的增加,镀层耐剥离性下降;随着镀层铝含量的增加,镀层耐剥离性提高。
GCr15连铸坯高温力学性能研究
黎建全
2010, 31(3): 34-37.
摘要:
采用Gleeble-1500D热/力模拟试验机,测试了不同工艺条件下GCr15钢连铸坯的高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测试温度升高,铸坯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高温弹性模量和高温塑性模量总体均呈下降趋势,且在高温奥氏体单相区,容易受外力影响而发生塑性变形,产生裂纹缺陷。热塑性曲线的测试结果表明,GCr15钢连铸板坯的二次脆性区出现在725~800℃。
试验研究
T型中间包湍流控制器对夹杂物去除的影响
汪磊, 王谦, 陈永树, 张国兴
2010, 31(3): 38-43.
摘要:
通过水力学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研究湍流控制器对夹杂物上浮去除的影响,并比较了有无湍流控制器时中间包内夹杂物颗粒的运动轨迹。湍流控制器使从大包注入的钢液返流到达自由表面,从而消除中间包底部流,发展表面流,有利于夹杂物的去除。其中湍流控制器+挡坝的结构对促进夹杂物去除效果最好。
两流板坯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的优化
李娇, 李京社, 杨树峰, 孙丽媛, 林晓川, 白瑞国
2010, 31(3): 44-49.
摘要:
在相似理论的基础上,按照1∶3的比例建立了“两流板坯连铸中间包”水力学模型,通过挡墙与挡坝不同高度及位置的组合来优化中间包的内部结构并确定出最佳设计方案。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能将原型中间包的滞止时间由83 s延长到97 s,平均停留时间由296 s延长到432 s,死区由46%减小到21%,电导率微观波动值由0.04 ms/cm降低到0.025 ms/cm以内。
BOF-LF-CC工艺生产27SiMn钢洁净度研究
孙丽媛, 李京社, 唐海燕, 李娇
2010, 31(3): 50-53,58.
摘要:
a通过对国内某钢厂BOF-LF-CC工艺生产的27SiMn管坯钢的洁净度进行全流程系统取样、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经过LF精炼后,钢中显微夹杂物的数量由35.0个/mm2降到8.4个/mm2,中间包处理过程中全氧和夹杂物含量都有明显上升,铸坯中T[O]含量基本稳定在(24~30)×10-6,铸坯大型夹杂物为0.487 mg/kg。针对现有生产工艺中影响铸坯洁净度的主要因素:中间包烧氧开浇及不稳定浇注造成的二次氧化及结晶器卷渣等,提出相应的工艺改进措施。
改进铁水镁脱硫聚渣剂聚集效果的试验
陈永树, 王谦, 何生平, 汪磊
2010, 31(3): 54-58.
摘要:
通过对某厂脱硫渣及聚渣剂的研究,发现其脱硫渣熔点高、呈颗粒散状分布于铁水表面;目前所使用的聚渣剂熔点高、粘度大,对脱硫渣的聚集效果不明显,导致脱硫后扒渣效果差,转炉回硫率高。针对这些问题,新设计了聚渣剂并进行实验室研究,确定聚渣剂的成分范围以及加入量的比例,获得较好的聚渣效果。
冷却速度对Nb-V微合金化高强度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陈振业, 陈子刚, 秦秀英
2010, 31(3): 59-62,74.
摘要:
以国内某厂新型微合金高强度钢的开发研究为背景,在THERMECMASTOR-Z热模拟试验机上对试验钢种进行加热、保温、冷却的热模拟试验;并利用Zeiss Axioplan2万能金相光学显微镜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分析比较了不同冷却速度对微合金高强度钢相变及组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相变开始温度和相变结束温度均有所下降,铁素体的含量逐渐减少,晶粒明显细化,相变区间也逐渐减小;与此同时,变形促进了相变的发生。
终轧温度对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张开华, 叶晓瑜, 刘勇, 杨峰
2010, 31(3): 63-67.
摘要:
对不同终轧温度的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热轧钢卷进行了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的测试,研究了终轧温度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降低,延伸率升高。高温终轧试样的低温冲击值很低,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低温冲击值大幅度升高。高温终轧试样的金相组织是铁素体+微量的珠光体,铁素体组织均匀性较差;中温终轧和低温终轧试样的组织是铁素体+珠光体,铁素体晶粒比较规则,而且低温终轧的均匀性比中温终轧好。高温终轧试样的铁素体晶界明显存在M3C型复合条状或短棒状的碳化物。
板坯角横裂纹在轧后钢板边部的延展行为
刘洋, 顾林豪, 李战军, 王文军, 吕延春, 王海宝, 姜中行
2010, 31(3): 68-74.
摘要:
对板坯角横裂纹在轧后钢板边部的延展行为进行了实验室和工业试验研究。得出:随着钢板轧制厚度的增加,铸坯角部横裂纹沿宽度方向延展有加重的趋势;轧制规格相对较薄的钢板的裂纹极微小,有被“撵平”的趋势;毛边钢板的安全切边量为35 mm。
汽车大梁用热轧钢带工艺研究
姜英禹
2010, 31(3): 75-79.
摘要:
通过化学成分设计和轧制工艺研究,开发了含铌、含钛的B510L、B550L汽车大梁热轧钢带。钢材的抗拉强度、焊接性能及冷加工性能满足标准要求,钢材的韧性-脆性转变温度低于-40℃。经过变性处理,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呈球状弥散分布,较好地解决了钢材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的问题。
海砂配比对承钢钒钛烧结矿冶金性能的影响
吕庆, 王文山, 金玉臣, 李福民, 高峰
2010, 31(3): 80-83,87.
摘要:
研究了新西兰海砂配比对承钢钒钛磁铁矿烧结过程及烧结矿冶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海砂配比,垂直烧结速度、烧结利用系数均提高。烧结矿的粒度组成有所改善,机械强度和低温还原粉化性能变化不明显,荷重软化性能较好,矿相组成和结构比较复杂。综合考虑,海砂配比应控制在5%~10%。
生产实践
降低Q235板坯夹杂物实践
李良, 何生平, 张国兴
2010, 31(3): 84-87.
摘要:
采用氮氧分析、大样电解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川威现有工艺下Q235铸坯的洁净度进行调查,分析钢水洁净度较低的原因,并优化Q235的冶炼工艺。结果表明,采用转炉渣洗操作,控制软吹时间和强度,减少大包下渣量,钢中大型夹杂和T[O]大幅度下降,钢水和铸坯洁净度明显提高。
综合利用
攀钢转炉尘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究
刘世鸿
2010, 31(3): 88-92.
摘要:
根据攀钢转炉除尘灰特性,研制了用于半钢转炉炼钢的新型复合造渣剂和终渣调渣剂以及用于转炉提钒的冷却剂。分析新型复合造渣剂和终渣调渣剂对转炉冶炼终点氧化性、溅渣护炉、钢铁料消耗以及转炉脱磷效果等影响,拓展了转炉尘资源的使用途径,使攀钢转炉尘资源得到较好的循环经济利用,减轻环保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