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第31卷  第4期

钒与钛
微波碳热还原攀枝花低品位钛精矿
雷鹰, 李雨, 彭金辉, 张利波, 张世敏, 郭胜惠
2010, 31(4): 1-6.
摘要:
对攀枝花低品位钛精矿进行了微波还原试验研究。研究了预氧化、配碳量、添加剂等条件对还原钛铁矿中铁金属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预氧化温度800℃、硼砂配比3%、焦粉配比10%、微波还原温度1000~1100℃条件下,还原60 min,还原产物铁的金属化率超过90%。分析微波强化钛铁矿还原的机理在于:微波热应力在球团内部产生大量孔隙和裂纹促进了还原气氛的扩散,快速还原产生的大量铁晶核加速了还原反应。
钛精矿球磨活化微波还原试验
李雨, 雷鹰, 彭金辉, 张利波, 张泽彪, 郭胜惠
2010, 31(4): 7-11.
摘要:
研究攀枝花低品位钛精矿的球磨活化-微波还原。采用激光粒度及X衍射研究不同球磨条件下钛铁矿的粒度和物相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磨矿活化使矿物颗粒逐渐减小、特征峰宽化、晶粒变细;研究了活化物料的升温和还原行为,并对还原产物微观形貌和物相进行分析,表明活化物料有良好的微波吸收性能和还原效应。证实在反应过程中存在“热点”。球磨8 h的混合物料在温度900℃、反应时间30 m in条件内金属化率超过90%。
钛精矿氢还原试验研究
司振兵, 顾武安, 袁熙志, 黄丹丹
2010, 31(4): 12-15,21.
摘要:
随着钛需求的不断扩大,研究钛精矿的高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以氢为还原剂的绿色火法冶炼生产高钛渣工艺研究备受关注。采用管式炉氢还原钛精矿,试验结果表明,钛精矿在反应温度1 000℃,反应物粒度小于0.088 mm,反应时间20 min以上的条件下,还原效果较好。
钛合金TC4高温氧化特性研究
杨雄飞, 黄德明, 韦青峰, 赵同新
2010, 31(4): 16-21.
摘要:
研究了最常用钛合金TC4在850~1 050℃的高温氧化特性,采用光学、扫描电镜观察、分析氧化层及富氧层形貌。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温度与加热时间范围内,TC4单位表面积氧化增重基本呈线性增长的规律;α单相区850℃温度加热的氧化皮形貌与950、1 000、1 050℃下明显不同。氧化过程中出现的内氧化层平均厚度仅和特定加热温度的氧扩散速率相关,与加热时间无关。此外,在富氧层内发现V的强烈富集。
低钒铁水提钒试验
董万春, 戈文荪, 施哲
2010, 31(4): 22-27.
摘要:
根据攀成钢含钒铁水的特点和设备、工艺实际情况,采用转炉双联提钒法,开展了低钒铁水提钒工业试验,生产出成品试验钒渣143.2 t。铁水提钒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优良,半钢[C]3.23%,[V]0.036%,温度1 395.5℃;钒渣V2O5 6.71%,TFe34.2%;钒氧化率76%,钒回收率为62.78%。提钒过程钒、碳元素氧化特征表明,提钒主要在吹氧前3 min进行,在4.5 min时结束;脱碳主要在提钒后期进行。
微合金化
HRB400热轧带肋钢筋的微合金化研究
唐海燕, 李京社, 杨明生, 张亚斌, 郑全正
2010, 31(4): 28-32.
摘要:
为提高热轧带肋钢筋HRB400的综合力学性能,试验了三种增氮剂Si3N4、VN和MnSiN的增氮效果,并将它们与FeV、FeNb、FeTi等合金配比进行微合金化研究。以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作为力学性能的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MnSiN的增氮效果最为明显,且它的使用可降低FeV、FeNb合金的消耗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采用MnSiN、FeV微合金化生产HRB400钢筋时,当MnSiN在钢中的加入量为5 kg/t时,FeV的适宜加入量为0.50 kg/t。
试验研究
St37-2G冷轧板冲压成形性能控制
段向东
2010, 31(4): 33-38.
摘要:
针对罩式退火生产工艺特点,系统研究了化学成分、冷轧压下率和退火工艺对St37-2G冷轧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讨论了St37-2G冷轧钢塑性应变比的控制方法,提出了生产高塑性应变比加权平均值(rm) St37-2G冷轧板的工业技术方案。工业生产的St37-2G冷轧钢板具有优良的冲压成形性能。
Ti-IF钢冷轧缺陷的形成分析
吴维双, 刘建华, 王敏, 崔衡, 包燕平
2010, 31(4): 39-45.
摘要:
对某钢厂生产的Ti-IF钢冷轧板的表面缺陷进行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其缺陷部位微观形貌及夹杂物成分,在缺陷部位发现大量氧化铝、硅铝酸盐、氧化硅、镁铝尖晶石夹杂物。此外,对夹杂物含量较高的头坯试样进行轧制模拟试验,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由于各类夹杂物的存在导致Ti-IF钢冷轧板的表面缺陷。
双相型热轧汽车结构钢的试制
王炜, 谷海容
2010, 31(4): 46-50.
摘要:
通过实验室轧制和卷取模拟试验,研究热轧双相钢工艺与组织性能关系。结果表明:采用C-S i-Mn-Cr系成分和轧后两段式冷却,在低温卷取工艺下,可获得理想的铁素体+马氏体双相组织,且力学性能优异;由组织性能分析可知,本试验钢的铁素体体积分数主要取决于开冷温度,而两段水冷间的空冷时间影响不明显;同时,由回火试验分析可知,试验钢在175℃以下时,马氏体处于稳定状态。
普通取向硅钢的热塑性研究
侯泽旺, 张晨, 项利, 仇圣桃
2010, 31(4): 51-55.
摘要:
对实验室模拟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试制成功的普通取向硅钢的铸坯进行高温力学性能测试,分析动态再结晶、析出物和相变对取向硅钢热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取向硅钢无第Ⅱ脆性区;第Ⅲ脆性区的温度范围约为850~600℃;晶界析出物和相变是第Ⅲ脆性区取向硅钢塑性变差的主要原因。
Q345B钢板坯角部横裂纹成因分析
李菊艳, 文光华, 唐萍, 郭秋实
2010, 31(4): 56-61.
摘要:
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某钢厂Q345B钢板坯角部横裂纹的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裂纹是由沿奥氏体晶界析出的MnS复合析出物和先共析铁素体膜造成的。铸坯凝固过程中,微细硫化锰沿奥氏体晶界析出,当铸坯表面温度降低到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温度范围时,微细硫化物促进膜状先共析铁素体的形成,受到矫直应力作用时,应力主要集中在膜状铁素体相上,并在硫化物周围形成微孔,微孔聚合导致裂纹的形成。
高压锅炉管用钢P12的洁净度分析
阳燕, 刘建华, 包燕平, 赵鹏, 胡建成
2010, 31(4): 62-66,79.
摘要:
通过对EAF-LF-VD-MC工艺生产P12各工艺环节系统取样,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分析夹杂物的形貌、尺寸、数量及组成,系统研究了P12生产过程中洁净度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精炼环节,钢中T[O]和显微夹杂分别下降51.2%、50.8%;VD处理后到锻材中,钢液增氮率为54.2%,钢液二次氧化较为显著;锻材中T[O]、显微夹杂和大型夹杂数量平均值分别为20×10-6、6.19个/mm2、0.35 mg/kg,达到了较高水平。
技术探讨
方坯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的数值模拟
魏宁, 包燕平, 吴华杰, 王国新, 留津津
2010, 31(4): 67-72,85.
摘要: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240 mm×280 mm方坯结晶器电磁搅拌的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电流强度、电流频率及结晶器铜管等对搅拌器内磁场分布的影响,得到了磁场特性与电磁搅拌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旋转磁场在结晶器搅拌区域内产生旋转电磁力,使钢液在水平方向形成旋转流动;磁感应强度随电流强度的增大呈线性递增;在低频搅拌条件下频率对电磁搅拌强度的影响较小,而铜管厚度对磁场强度影响较大;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
方圆坯六流中间包控流装置的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
黄光东, 文光华, 唐萍, 祝明妹, 黎建全, 朱义才
2010, 31(4): 73-79.
摘要:
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对方圆坯弧形六流中间包在采用不同控流装置下进行模拟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安装有导流孔“V”型挡墙+湍流器+挡坝控流装置的中间包更能有效地减少作用于弧形壁面的切应力、优化中间包流场、均匀温度分布、促使夹杂物去除。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所推荐控流装置的中间包,其相邻流温度均匀,温差均小于5 K,且最大平均温差仅为2.7 K;37Mn2平均总氧量T[O]为17×10-6;铸坯中氧化物夹杂物控制在50μm以下。
板坯结晶器内流场的物理模拟及分析
党爱国, 任子平, 陈远清, 彭世恒, 刘坤
2010, 31(4): 80-85.
摘要:
以涟钢板坯结晶器为原型,进行水力学模型试验,通过调节拉速、水口浸入深度,研究了结晶器的流场形态、液面波动情况和流场冲击深度。试验选出适合涟钢板坯连铸机每个断面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结晶器流场以及降低成本提供了依据。
综合利用
钢渣粒化喷嘴气体射流数值模拟及冷态试验
李俊国, 曾亚南, 韩志杰, 龙跃, 邢宏伟, 张玉柱
2010, 31(4): 86-91,97.
摘要:
液态钢渣粒化是对其显热进行回收的关键,因此需要设计出合理的气体喷嘴结构形式和布置形式,从而有利于渣滴在下落过程中凝固形壳。利用F luent软件对不同结构气淬喷嘴的气体射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与冷态试验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laval型组合式喷嘴具有射流集中、扩张程度较低的特点,适于对液态钢渣进行气淬粒化。不同马赫数喷嘴射流在喷嘴出口前融合的距离分别为250、265、300 mm,形成流速较为均匀的气体射流,利于钢渣的稳定飞行;随着马赫数增加,出口气体流速随之增加,出口气体温度逐渐降低,有利于渣粒冷却。
人造金红石母液净化制取软磁氧化铁粉研究
王彦华, 梁英
2010, 31(4): 92-97.
摘要:
针对人造金红石母液中影响材料磁性能的硅、铝、钙、镁杂质存在形态,采取控制溶液pH值,添加除杂沉淀剂的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和验证试验,获得wSiO2≤16.7×10-6wCaO<5×10-6wMgO<5×10-6wAl2O3<10×10-6的净化溶液,焙烧获得的氧化铁粉达到软磁用氧化铁粉标准SJ/T10383-1993 YHT2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