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7年  第38卷  第6期

钒钛分离与提取
钒渣提钒工艺过程钒铬分离现状及展望
王学文, 王明玉, 付自碧, 孟钰麒, 高大雄, 陈边防
2017, 38(6): 1-5.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7.06.001
摘要:
介绍了钒渣提钒工艺过程钒铬的分离回收现状, 分析了现行钒铬分离回收工艺的优缺点。结合钒铬分离回收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 指出钒渣提钒工艺改进的方向是在获得钒铬合格产品的同时, 实现主要化工原料及水在工艺过程的循环利用, 进一步节能减排。
高钛型高炉渣中钛组分选择性富集与析出研究进展
许仁泽, 张建良, 常治宇, 焦克新
2017, 38(6): 6-12.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7.06.002
摘要:
基于含钛高炉渣综合利用的大量研究工作, 对含钛高炉渣的利用现状及高钛渣中钛组分的富集和析出等进行了综述。钛渣提钛的利用主要有制取钛合金、酸处理、碱处理或高温碳化-低温氯化处理高钛渣以及利用选择性分离技术提取钛富集相。重点对高钛渣中富集相为钙钛矿相、金红石相和黑钛石相的结晶行为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含钛相从熔渣中有效地富集、分离并实现工业化生产, 是高钛渣提钛利用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有效地提取高钛渣中分散的钛元素, 对钛渣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实际意义。
钒钛铁精矿直接还原熔分钛渣应用技术路线研究
朴荣勋, 马兰, 杨绍利, 唐宁
2017, 38(6): 13-22.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7.06.003
摘要:
探讨以钒钛磁铁矿直接还原—电炉熔分工艺得到的50钛渣为原料生产钛制品的应用技术路线。首先, 对50钛渣的化学成分和物相进行研究, 设计出3条以50钛渣为原料的钛制品生产路线, 即制备70钛铁、制备钛白粉以及制备钛铝合金, 通过原料配比计算、产品的理论成分计算来研究其可行性。此外, 研究了CaO对出炉渣含量的影响, 找出了有利于渣—金分离的CaO最佳含量。最后, 讨论了3条技术路线中的环保和能源分析以及经济衡算分析, 得出以50钛渣为原料制备钛铝合金为最佳的技术路线方案。
钛铁矿氧化动力学研究
康立武, 曾俊, 黄永刚
2017, 38(6): 23-26.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7.06.004
摘要:
通过研究钛铁矿中温区域和高温区域的氧化动力学, 探讨其氧化机理。其结果是在600~750℃时, 反应表观活化能为227.5 kJ/mol, 而在750~900℃时, 反应表观活化能则为99.25 kJ/mol。钛铁矿氧化反应在750℃时由晶格扩散转变为晶界扩散。因此钛铁矿的氧化反应是由O离子扩散所控制的。
水解工艺对灰点判定的影响
路瑞芳
2017, 38(6): 27-32.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7.06.005
摘要:
采用分光光度法表征硫酸法钛白水解变灰过程。通过研究自生晶种和外加晶种两个水解工艺过程中透光率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明确水解工艺对灰点的影响。进一步针对目前通用的外加晶种水解工艺, 研究灰点水解程度对偏钛酸D50的影响, 灰点水解程度和透光率的关系, 以既定的扫描波长和稀释比条件下, 确定较佳的偏钛酸D50对应的灰点透光率范围。
钒铁冶炼渣量控制及其对钒损的影响
余彬, 孙朝晖, 张巍, 梁彬
2017, 38(6): 33-36.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7.06.006
摘要:
针对目前钒铁合金产业化制备过程的冶炼实绩和出渣控制现状, 分析了电铝热钒铁制备过程钒氧化物理论产渣量及总产渣量, 提出了多期法钒铁冶炼渣量及精确出渣控制技术。考察了打结工艺、出渣分配和冶炼炉次对熔渣成分、产渣量及渣中钒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V2O3和V2O5的钒含量分别为63.5%和55.2%时, 单位铝热反应产生的Al2O3分别为0.78 kg和0.91 kg。提高打结强度和致密度, 降低浇铸渣比例, 延长冶炼炉次有利于降低实际渣量及渣中钒损。通过打结、出渣和冶炼制度的优化, 钒铁冶炼渣中平均MgO含量从16.4%降低到8.0%, Al2O3含量从61.1%提高到69.3%。在总渣量降低11.8%的基础上, 浇铸渣比例和渣中钒含量分别降低20.2%和38.4%。对应单炉渣中钒损从79.0 kg降低到61.1 kg, 折合FeV50合金冶炼收率提高0.39%。
钒钛材料与应用
(Ti,M)(C,N)基金属陶瓷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
王淅茹, 张雪峰, 陈敏
2017, 38(6): 37-42.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7.06.007
摘要:
(Ti, M) (C, N) 基金属陶瓷是重要的刀具及涂层材料。综述了国内外 (Ti, M) (C, N) 基金属陶瓷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 对 (Ti, M) (C, N) 基金属陶瓷的黑芯—白内环—灰外环和白芯—灰环显微组织结构特征进行了阐述。系统综述了TiC/TiN含量、Co、Ni粘结相含量、Mo、WC、VC、Cr3C2、TaC、NbC添加剂成分对 (Ti, M) (C, N) 基金属陶瓷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并指出接下来的深入研究方向。结果表明: (Ti, M) (C, N) 基金属陶瓷显微组织中芯—环相结构的形成受到原始粉体粒度的影响, 当碳化物原始粉体为微米级时形成黑芯—白内环—灰外环结构;当碳化物原始粉体尺寸为亚微米及纳米时形成白芯—灰环结构。金属和陶瓷性能优势的结合依赖于显微组织的调控。多组元添加剂制备的复式 (Ti, M) (C, N) 基金属陶瓷显微组织中环相和芯相界面能的匹配、硬质相晶粒尺寸分布及取向分布等机理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熔盐电解制备骨骼3D打印用非球形高纯钛粉
范亚卓, 邓斌, 穆天柱, 赵三超, 苗庆东, 谢波, 朱福兴
2017, 38(6): 43-46.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7.06.008
摘要:
通过熔盐电解的方法, 制备出了适用于骨骼3D打印用的非球形高纯钛粉, 其成本不到球形钛粉的十分之一。熔盐电解制备出的金属钛粉, 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高纯的特点, 在进行骨骼3D打印的时候, 更容易形成多孔状, 而其高纯性更是保证了人体的健康。通过SEM分析钛粉的微观形貌, 研究了骨骼3D打印用非球形高纯钛粉的特点, 电解钛粉由于只存在一步的电沉积反应, 颗粒的生成非常有规律, 这也是电解钛粉虽然不是球形, 但却有着很好流动性的原因;通过循环伏安曲线, 分析了钛离子的阴极沉积过程, 确定了钛粉的沉积电位。
铝热法制备钒铝合金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
段生朝, 王竹青, 郭汉杰, 郭靖, 石骁, 刘帅, 于梦曦
2017, 38(6): 47-54.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7.06.009
摘要:
基于原子-分子理论建立了计算Al-V二元合金系结构单元质量作用浓度的热力学模型。利用文献报道的2 000、2 073、2 173、2 273 K下Al-V二元系的活度计算了生成Al8V5、Al4V反应的平衡常数, 并进一步得到其摩尔标准吉布斯自由能的表达式。同时采用TG-DSC热重同步热试验分析的方法, 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下, 铝热法合成钒铝合金反应机理及化学反应动力学。结果发现温度在660~690℃时, 差示扫描量热曲线各出现一个吸热、放热峰, 说明反应机理已发生改变。然后分别运用Kissinger法、Kissinger-Crane法求解铝热反应动力学参数, 建立动力学方程, 通过动力学计算得到表观活化能E=448.96 kJ/mol, 频率因子A=1.98×1029m/s, 反应级数n=0.83。
热处理温度对钒钛改性汽车传动轴钢性能的影响
张斌
2017, 38(6): 55-58,63.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7.06.010
摘要:
采用不同的正火、淬火和回火温度对钒钛改性汽车传动轴钢进行了热处理, 并进行了冲击和磨损试验。结果表明, 随正火温度从800℃增至880℃, 或随淬火温度从790℃增至870℃, 或随回火温度从520℃增至600℃, 传动轴钢的冲击性能和磨损性能均先提高后下降。传动轴钢的正火、淬火和回火温度分别优选为860、850、580℃。
钒钛铈共渗对热作模具钢性能的影响
纪成美, 赵辉, 陆建辉
2017, 38(6): 59-63.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7.06.011
摘要:
采用不同的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 对5Cr Ni Mo热作模具钢进行了钒钛铈共渗, 并进行了热疲劳性能和耐磨损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从875℃增加至975℃, 处理时间从2 h增加至8 h, 热作模具钢的热疲劳性能和耐磨损性能先提高后下降。适宜的热作模具钢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分别优选为:950℃、6h。
新型含钛镁合金汽车散热器的挤压工艺优化
黎仕增, 李安敏
2017, 38(6): 64-68.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7.06.012
摘要:
采用不同的挤压温度、挤压速度和挤压比, 进行了新型含钛镁合金汽车散热器的挤压成型, 测试与分析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挤压温度从320℃提高至420℃、挤压速度从1.5 m/min增大至3.5 m/min、挤压比从12增大至24, 散热器的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断后伸长率变化幅度较小。新型含钛镁合金汽车散热器的挤压温度、挤压速度和挤压比分别优选为:380℃、2.5 m/min、20。
资源环境与节能
进口富矿粉液相流动行为试验研究
王喆, 安钢, 魏红旗, 程铮明, 刘伯洋, 裴元东, 祁成林, 陈绍国
2017, 38(6): 69-73.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7.06.013
摘要:
在烧结过程中, 铁矿粉液相流动能力会对铁矿粉固结产生重要影响。采用铁矿石高温特性仪, 对9种进口富矿粉液相流动性指数进行了测定, 探究了富矿粉液相流动性影响因素, 并对液相中气孔微观结构特征进行了解析。试验结果表明, 富矿粉液相流动性受铁矿粉自身SiO2、Al2O3含量以及配加CaO含量影响。基于此, 提出了富矿粉液相流动性的化学成分控制因子。对液相中气孔微观结构研究表明, 随着矿粉液相流动性提高, 液相中气孔聚合程度提高, 气孔圆度系数也随之增加。
转炉钢渣钙基活性组分乙酸浸出研究
陈林, 刘秉国, 张利波, 蒋永林
2017, 38(6): 74-80.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7.06.014
摘要:
以转炉钢渣为浸出对象, 乙酸作为浸出剂, 在热力学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不同粒度下浸出温度、时间、乙酸浓度和固液比对转炉钢渣中钙离子浸出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在273.15~373.15 K的温度区间内, 钢渣中CaO、Ca2SiO4物相的钙离子浸出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ΔG<0, 而CaTiO3物相的钙离子浸出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ΔG>0。转炉钢渣中钙基活性组元的浸出迅速, 粒度越细、固液比越小, 钙基活性组元的浸出率越高;乙酸浓度越高, 钙的浸出率越大。在乙酸浓度为1 mol/L、固液比为1∶20、浸出时间为60 min、浸出温度为70℃条件下, 钙的浸出率高达87.52%。XRD和SEM分析表明, 转炉钢渣中活性氧化钙全部浸出, 转炉钢渣表面形成不规则孔隙, 而钛酸钙 (CaTiO3) 则留在渣相中。
高钛渣水淬制粒工艺可行性探讨
刘祥海, 苟志远
2017, 38(6): 81-84.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7.06.015
摘要:
为了减少高钛渣的破碎次数, 降低高钛渣的破磨成本, 尝试将高炉渣水淬工艺应用于高钛渣的生产。对比高炉渣和高钛渣的物理特性, 并进行高钛渣水淬试验, 对该工艺存在的问题及可行性进行了探讨。通过对高钛渣氧化过程进行热力学理论计算, 分析了高钛渣水淬过程金红石化可能的原因。综合分析, 并不主张采用水淬工艺处理高钛渣。
含钛炉渣碳热还原热力学计算
王东生
2017, 38(6): 85-90.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7.06.016
摘要:
对含钛炉渣碳热还原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热力学计算分析, 结果如下:含钛炉渣碳热还原过程中TiO2被还原成一系列钛的低价氧化物, TiO2转变为Ti3O5的开始温度为1 359 K, 之后可能形成Ti2O3和TiCxOy, 最终形成TiC;含钛炉渣中CaO、MgO和Al2O3不与C发生反应;Fe2O3、V2O5、MnO和SiO2可以被C还原, 且还原难度依次增加;早期形成的TiC可能与TiO2发生反应, 形成Ti3O5等低价化合物;含钛炉渣中CaTiO3不直接与C发生反应, CaTiO3熔融后被C还原为TiC。热力学计算为分析含钛炉渣中各种矿物在碳热还原过程中的转变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钢铁冶金与材料
比表面积对钒钛磁铁精粉烧结制粒的影响
张建良, 刘东辉, 刘征建, 王广伟, 王耀祖, 亢庆锋
2017, 38(6): 91-97.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7.06.017
摘要:
研究了比表面积对钒钛磁铁精粉烧结制粒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钒钛磁铁精粉均以不规则形状为主, 部分为片状和球状结构, 且其比表面积与平均粒径呈负相关关系, 但不同种类的钒钛磁铁矿其颗粒表面的粗糙程度差异较大。在钒钛磁铁精粉粒度较细的情况下, 比表面积对钒钛磁铁精粉制粒后小球的均匀性影响较小, 且矿粉的颗粒形貌对制粒效率、制粒后小球的抗机械冲击能力和抗热粉化能力的影响远大于矿粉比表面积对上述三项指标的影响, 此时, 钒钛磁铁精粉制粒的限制性环节为其颗粒致密的结构和光滑的表面形貌。主要原因是钒钛磁铁精粉制粒中颗粒间黏附力弱, 且制粒后的小球在受机械冲击和热气流作用时, 其表层的黏附层容易脱落, 从而使得准颗粒小球结构破坏。因此, 钒钛磁铁矿制粒中增加一些颗粒形貌相对粗糙且亲水性能好的矿种, 或是通过掺入添加剂和对钒钛磁铁精粉预制粒, 然后再与其它烧结原燃料混合制粒, 增强其在制粒过程中的黏附能力, 从而提高制粒小球强度和热稳定性, 进而改善烧结料层的透气性。
MgO对生球质量和球团矿抗压强度的影响
严照照, 卢建光, 吕庆, 张淑会, 刘小杰
2017, 38(6): 98-103.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7.06.018
摘要:
通过采用A精粉、B精粉和轻烧白云石改变球团矿中MgO含量来研究MgO对生球质量和酸性球团矿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生球的抗压强度和落下强度随着MgO含量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 热爆裂温度先升高后降低, 生球质量的变化主要与矿粉的比表面积等基础性能相关;经过焙烧的球团矿抗压强度随着MgO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一分部Mg原子进入到赤铁矿晶体中并替代了Fe原子, Mg-O键键强低于Fe-O键键强, 同时一少部分MgO进入到渣相中破坏了硅酸盐网络结构, 改善了渣相的流动性, 其中一部分渣相分散到赤铁矿晶粒之间, 其它渣相互聚集一起, 冷却后渣相和赤铁矿晶粒间空隙增大, 导致球团矿抗压强度降低。
钒钛烧结矿与普通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性的对比研究
杨文康, 杨广庆, 李小松, 尹思博, 周子青
2017, 38(6): 104-107,120.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7.06.019
摘要:
试验研究分析了钒钛烧结矿与普通烧结矿的低温还原粉化性, 结果表明:普通烧结矿在500℃低温还原粉化性最差, 粉化指数达83.80%;钒钛烧结矿在700℃时低温还原粉化指数达到最低值41.94%, 低温还原粉化性能最差;普通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指数是钒钛烧结矿的2倍, 钒钛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性很差;调整钒钛烧结矿化学成分组成, 使MgO含量提高到5%左右, 以及喷洒氯化物稀溶液时都可以改善钒钛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性。
转炉溅渣护炉冶炼因素对气化脱磷的影响
么洪勇
2017, 38(6): 108-112.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7.06.020
摘要:
针对顶底复吹转炉炼钢生产, 结合气化脱磷热力学理论分析, 研究了供氮强度、焦粉加入增加比例和底吹气体流量分别对气化脱磷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炼钢温度下用碳质脱磷剂还原炉渣中P2O5是可行的, 选择以焦粉作为还原剂更加合理;为了保证气化脱磷率在36%以上, 应将供氮强度、焦粉加入增加比例和底吹气体流量分别控制在3.5~4.5 m3/(t·min) 、8%~12%和280~400 m3/h为好。
耐材壁面夹杂物碰撞研究
赵定国, 王育飞, 王书桓, 张福君
2017, 38(6): 113-120.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7.06.021
摘要:
分析了钢液流经连铸水口时钢液中夹杂物与耐材质吸附杆壁面之间的碰撞行为, 建立了夹杂物碰撞模型。分析结果表明, 回弹系数一定时, 同尺寸夹杂物与壁面碰撞, 垂直于壁面方向上夹杂物速度越大, 最大压缩距离越大, 回弹距离也越大, 碰撞后越易回弹至钢液中;当回弹系数、夹杂物初速度一定时, 不同尺寸的夹杂物与壁面碰撞, 夹杂物的尺寸越小, 对应的最大压缩距离越小, 回弹距离也越小, 夹杂物越易碰撞吸附在壁面。R=20μm Al2O3夹杂物与光滑壁面已附着夹杂物碰撞, 当夹杂物速度一定时, 压缩距离越大, 壁面夹杂物临界接触域尺寸越大, 壁面夹杂物越易脱落、滚动;与粗糙壁面附着夹杂物碰撞, 当夹杂物速度方向与耐材壁面的夹角β>0.51°时, 壁面夹杂物不会脱落、滚动。分析结果对研究连铸水口内耐材壁面对钢液中夹杂物的吸附具有指导意义。
GCr15轴承钢大方坯微观组织数值模拟
王德炯, 焦帅, 殷皓, 孙彦辉, 赵勇, 李晓滨
2017, 38(6): 121-127.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7.06.022
摘要:
以某钢厂GCr15钢大方坯为研究对象, 采用ProCAST软件建立凝固数学模型, 在此基础上采用CAFE模型对铸坯凝固组织进行模拟, 研究了过热度、拉速和二冷强度对铸坯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过热度对铸坯凝固组织影响较大。随着过热度的提高, 同一位置柱状晶区平均晶粒半径增大, 柱状晶区增大, 中心等轴晶比例减小, 柱状晶向等轴晶转变延后, 过热度由40℃降低至10℃时, 中心等轴晶率增加21.14%。拉速和二冷强度对铸坯凝固组织影响较小。随着拉速的提高或二冷强度的降低, 柱状晶区减小, 中心等轴晶比例增大, 柱状晶向等轴晶转变提前, 但其变化并不明显。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降低过热度来细化铸坯凝固组织晶粒。
异型坯连铸结晶器内的热力耦合分析
陈伟, 郭高翔, 于兴旺, 王嘉琦, 陈颖, 杨改彦
2017, 38(6): 128-133.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7.06.023
摘要:
针对异型坯连铸过程中出现较多表面裂纹的问题, 基于连铸坯壳应力遗传特性, 利用多载荷步法建立了结晶器内铸坯凝固热力耦合模型, 在考虑锥度和气隙的情况下, 分析了结晶器内坯壳的温度与受力变化过程。根据不同时刻的铸坯温度与力学特性找出了铸坯裂纹最易萌生扩展位置为R角, 且高度在结晶器中部。该研究对控制异型坯表面裂纹及提高铸坯质量提供了理论指导, 同时为异型坯表面裂纹扩展研究提供基础。
薄板坯连铸结晶器窄面铜板传热分析及冷却结构优化
刘启龙, 刘国平, 范满仓, 张慧, 仇圣桃, 刘和平
2017, 38(6): 134-141.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7.06.024
摘要:
针对薄板坯连铸结晶器窄面铜板磨损大、使用寿命低的问题, 分析了窄面铜板冷却结构对传热的影响, 设计了一种用于提高结晶器窄面冷却能力的新型铜板, 该铜板采用5个内径11 mm的圆管型水道进行冷却, 在水量为230 L/min时, 铜板内水速可由6.23 m/s提高到8.07 m/s, 水的对流换热系数可由22 000 W/(m2·℃) 提高到29 000 W/ (m2·℃), 弯月面处窄面铜板的热面温度能够降低25℃左右。采用新型窄面铜板进行了大量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 过钢量为18 450 t (相当于123炉) 后, 窄面铜板下部最大磨损量由4.5 mm降低到1.3 mm, 使得窄面铜板的单次使用寿命可与带镀层的宽面铜板相当, 这种五孔冷却式窄面铜板具有附加锥度低、热流高、热面温度低和抗磨损等多方面的优点。
低碳低硅铝镇静钢精炼过程钢中夹杂物行为研究
顼晓梅, 孙雅平, 贾继华, 王春峰
2017, 38(6): 142-146.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7.06.025
摘要:
通过对唐钢FTSR冷轧基料 (SPHC) 钢种整个浇次全程跟踪取样, 采用美国ASPEX对所取钢样中夹杂物进行自动扫描检测, 分析研究了SPHC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主要来源、数量、尺寸分布、组成和类型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到站喂铝线后夹杂物主要为Al2O3, 精炼过程中钢液中形成MgO-Al2O3系夹杂物。喂铝线夹杂物上浮后, 尺寸大于5μm的夹杂物数量为15%;钙处理后, Al2O3和MgO-Al2O3系夹杂物变形效果较好, 夹杂转变为CaO-CaS-Al2O3复合夹杂, 尺寸小于5μm的夹杂物大于95%以上。提出了优化造渣、吹氩制度, 优化生产组织模式, 提高保护浇铸水平等措施, 达到了降低夹杂物含量、缩短精炼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弯曲形变对无取向硅钢磁畴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宋守许, 刘涛, 王文哲
2017, 38(6): 147-152.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7.06.026
摘要:
以B35AV1900无取向硅钢为对象, 研究了小幅度变形情况下, 硅钢内部磁畴组织和磁性能的变化规律。采用软磁交/直流测试仪、Bitter粉纹法、X-射线应力仪、显微硬度计等分析手段, 获取了不同弯曲形变下磁畴形貌、弯曲应力、硬度的变化和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弯曲角度增大, 硅钢交直流性能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在0°变化到18°时, 硅钢损耗上升了23.2%, 矫顽力增大, 磁导率、剩余磁感应强度减小;弯曲应力随变形角度增大而增大, 其硬度也呈现略微上升趋势;随变形角度增大, 磁畴种类增多, 相邻磁壁之间间距和磁壁宽度均缩小。
U75V 60 kg/m热处理钢轨横向断裂原因分析
邓勇, 杨滨, 袁俊
2017, 38(6): 153-157.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7.06.027
摘要:
通过对中南通道伤损钢轨的宏观形貌、金相、显微硬度和化学成分检测分析, 确定钢轨断裂踏面被焊补了一层高锰钢金属层, 并造成近表层钢轨基体出现了马氏体、贝氏体脆性组织。在30 t轴重的载荷作用下, 钢轨表面产生了微细裂纹并扩展为横向裂纹, 最终造成钢轨断裂。
资料
国内外钛材专利技术分析
张涛
2017, 38(6): 158-164.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7.06.028
摘要:
结合定量和定性的专利分析方法, 对全球钛材专利技术的整体趋势、技术构成和技术发展趋势做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至今, 全球钛材领域专利申请数量处于较快增长中, 该类技术处于生长发展期。在全球的钛材专利数量中, 中国钛材专利数量占据一半以上, 国外重要钛材生产企业的钛材专利申请数量并不是最多的, 与国外采取了技术保密措施维护其技术优势有关, 国内院校钛材专利技术的申请数量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