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6年  第37卷  第4期

钒钛分离与提取
攀枝花钛渣盐酸浸出制备高品质富钛料
吴轩, 张溅波, 缪辉俊, 叶恩东, 张兴勇
2016, 37(4): 1-7.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6.04.001
摘要:
为解决攀枝花钛精矿粒度过细的问题,采用攀枝花钛精矿冶炼钛渣-氧化还原焙烧改性-盐酸浸出工艺制备高品质富钛料,为氯化法钛白粉生产提供优质原料。试验主要以常规钛渣为研究对象,借鉴钛精矿氧化还原焙烧参数对钛渣进行改性处理,通过考察浸出压力、添加剂和浸出方式对钛渣主体杂质相黑钛石M3O5固溶体的浸除效果来研究改性钛渣适宜的浸出工艺。结果表明,常压浸出对M3O5溶出效果差;添加剂可溶氯化盐、乙醇和金属铁粉不能有效提高M3O5浸除能力;二段浸出对钛渣浸出效果影响较小;加压浸出和搅拌浸出均有利于提高钛渣酸浸除杂(M3O5)效果,但都不能制备出合格的富钛料。这主要是由于钛渣改性残留较多的难溶黑钛石M3O5固溶体,结构较为致密,反应活性差所致。由于低品位钛渣改性处理后可能含较少的M3O5相,采用此种改性钛渣进行盐酸加压一段搅拌浸出(浸出条件为:145℃浸出7 h,浸出液固比为2:1,盐酸浓度为20%),能获得wTiO2>93%,w∑(CaO+MgO)<1.5%的高品质富钛料,满足国内沸腾氯化原料要求。
攀枝花钛精矿还原锈蚀法研究
白天蛟, 丁伟中, 尚兴付, 谈定生, 郭曙强
2016, 37(4): 8-13,19.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6.04.002
摘要:
攀枝花钛精矿经过1 000℃氧化1 h后通过H2/CO混合气体1 000℃还原1 h得到还原钛精矿,研究还原钛精矿在NH4Cl溶液体系下钛铁分离效果以及锈蚀产物中铁副产品的存在形式。结果表明:金属化率为92.40%的钛精矿在合适的锈蚀体系下能够将锈蚀产物中富钛料的品位提高到75.12%;锈蚀溶液中添加盐酸能够继续提高富钛料中TiO2的品位至81.76%;锈蚀副产物铁副产品中能够得到较为纯净的Fe3O4,γ-FeO(OH)相或者得到由γ-FeO(OH)、α-FeO(OH)以及Fe2O3构成的混合物。
碳质石煤与生物质混合焙烧提钒工艺研究
张硕, 刘坤, 刘广强, 张睿文, 赵晶
2016, 37(4): 14-19.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6.04.003
摘要:
以湖北地区含钒量较低的碳质石煤为原料,研究石煤与生物质及添加剂混合共焙烧过程中五价钒的转化率,确定合理的焙烧参数。结果发现:生物质的添加对石煤的脱碳和焙烧过程起促进作用,石煤与生物质7:3混合在850℃的温度下焙烧取得最佳反应效果;加入4%的复合添加剂后(其中w((Na2CO3)):w((CaCO3))=6:4),在950℃温度下焙烧2 h后,熟样中钒的转化率最高,五价钒的转化率为60%。
利用硫酸铁除去沉钒后酸性铬溶液中钒的试验研究
李信, 李明, 梁斌
2016, 37(4): 20-24.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6.04.004
摘要:
高铬型钒渣钠化焙烧-水浸-沉钒后获得了酸性铬溶液,为了生产合格的铬化工产品,必须除去其中的钒。采用硫酸铁为除钒试剂,研究了铁盐加入量、反应温度和pH值等因素对除钒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铁盐添加量为9(以Fe/V摩尔比计)、反应温度80℃、反应终点pH为6~7时,除钒率可达97%,铬溶液中残留钒浓度小于0.08 g/L,铬损失率小于3.7%,能够满足后续生产重铬酸钠或三氧化二铬产品的要求。
吹炼终点钒在渣铁间的分配比及相分析
刘质斌, 张曦东, 马登, 赵斌, 吴巍
2016, 37(4): 25-28.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6.04.005
摘要:
采用具备顶底复吹功能的500 kg中频感应炉模拟复吹转炉铁水提钒工艺,研究吹炼终点钒在渣铁间的分配比;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钒铁尖晶石的分子组成。试验结果表明:吹炼终点钒在渣铁间分配比Lv为1.8~2.8,且与渣中FeO含量相关。为了保证钒渣质量,降低钒渣中FeO含量,减少铁损,吹炼终点V的质量分数不宜过低。钒渣中钒铁尖晶石的分子式为FeO(Fe,V)2O3,表明钒渣中钒为+3价。吹炼初期钒渣中存在少量+2价钒,随着供氧量增加,+2价钒的数量逐渐减少。
微波制备晶种诱导水解生产金红石钛白工艺研究
张耀文, 唐思扬, 袁绍军, 岳海荣, 刘长军, 李春, 梁斌
2016, 37(4): 29-34.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6.04.006
摘要:
采用微波制备晶种诱导低浓度钛液水解,实现了160 g/L低浓度钛液的水解,对硫酸法钛白生产具有良好的节能效应。通过对偏钛酸进行TG与SEM分析,确定了偏钛酸煅烧的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制备晶种诱导水解工艺制备的偏钛酸具有高的转晶活性,可在不添加煅烧晶种的情况下850℃煅烧30 min即可完全转变为金红石晶型,晶种可进行长时间储存,容易实现工业化。研究了盐处理及煅烧参数对二氧化钛颜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磷含量有利于提高金红石干粉白度,过低的钾含量会造成粒子烧结从而大幅降低金红石干粉白度。优化的盐处理参数,K2O 0.55%、P2O50.1%条件下以900℃煅烧90 min,可获得白度高、形貌较好、粒径均一(200~350 nm)的金红石二氧化钛。
钒钛材料与应用
金红石型钛白砂磨工艺研究
王海波, 王斌, 杜剑桥, 路瑞芳
2016, 37(4): 35-39.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6.04.007
摘要:
为了研究砂磨工艺参数对金红石型钛白砂磨效果的影响,在实验室中通过模拟立式砂磨机对某金红石型钛白辊压初品进行砂磨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较优的砂磨工艺为砂磨时间30 min,砂磨转速2 000 r/min,浆料浓度300 g/L,填充率65%,锆珠粒径1.8 mm。稳定性试验表明:该条件下试验重复性较好,砂磨浆料的平均粒径为236nm,且波动较少。粒径1.8 mm锆珠比生产现场使用的粒径0.6 mm锆珠砂磨效果好。试验结果对生产现场砂磨工艺改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及技术支撑。
石墨烯含量对钒基储氢电池耐腐蚀性和吸放氢性能的影响
李守奎
2016, 37(4): 40-43.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6.04.008
摘要:
在VTiNi钒基储氢电池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石墨烯,测试和分析了显微组织、物相组成、吸放氢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石墨烯的添加,明显提高了钒基储氢电池的吸放氢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随石墨烯含量的增加,钒基储氢电池的的腐蚀电位先正移后负移,最大吸氢量先增大后减小,吸氢量达到饱和的吸氢时间先减小后增大,放氢平台压力先基本不变后提高。石墨烯含量优选为1%,腐蚀电位较未添加石墨烯时正移了414 mV,最大吸氢量较未添加石墨烯时提高了24%,吸氢量达到饱和的吸氢时间较未添加石墨烯时缩短了44%。
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TiO2光催化材料工艺性能的研究
杨在志, 傅小明, 王红侠, 王雨婕
2016, 37(4): 44-47.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6.04.009
摘要:
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聚乙二醇为模板剂,通过溶胶-凝胶工艺合成纳米TiO2光催化材料。利用XRD、SEM、UV-Vis对试样进行表征,以甲基橙模拟污染源,测试不同煅烧温度下纳米TiO2样品在紫外光照射下的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样品在500、600℃煅烧时为单一的锐钛矿相,当温度升高到700℃时,为锐钛矿相与金红石相的混合相。双相组织晶粒细小,分散有序,形成相对有序的孔道结构,大大提高光催化的性能,最大吸收峰出现在波长432 nm处,吸收速度快,效果好。
液压与非液压成型钛合金的显微组织及性能研究
王俊洲
2016, 37(4): 48-52,68.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6.04.010
摘要:
电磁脉冲是一种不同于液压的新型成型方式,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TA15钛合金管件分别经常规液压或电磁脉冲成型。成型钛合金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的测试与分析表明:电磁脉冲成型钛合金晶粒较液压成型更细,合金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更佳。与常规液压相比,电磁脉冲成型钛合金400℃抗拉强度增加57.48%、400℃断后伸长率增加34.24%、-20℃冲击功增加74.22%、400℃磨损体积减小57%。
V含量对V-Mo-N微合金钢贝氏体区析出行为的影响
陈宇轩, 高彩茹, 杨雄飞, 张丹, 马二清
2016, 37(4): 53-56.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6.04.011
摘要:
通过热模拟和透射电镜(TEM)等研究方法对三种不同V含量的V-Mo-N微合金钢在贝氏体铁素体基体中析出粒子分布、形貌和尺寸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V-Mo-N微合金钢中,当Mo的添加量较低时,析出粒子为V(C,N),Mo元素全部固溶于基体中起到固溶强化作用,并不会形成Mo的碳氮化物析出。随着V含量的提高,组织中的贝氏体板条逐渐变细并向粒状贝氏体转变。V含量在0.05%~0.16%时,试验钢析出量随V含量增加而增加,同时,钢的硬度也增加。
V微合金化对高强高耐候乙字钢性能的影响
郭跃华, 刘明, 李红光, 邓通武
2016, 37(4): 57-61.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6.04.012
摘要:
以中频感应炉冶炼不同钒、氮含量试验钢为材料,通过力学性能检验和析出相分析,研究了钒微合金化对高强高耐候乙字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钒在高强高耐候乙字钢中能起到细晶强化或沉淀强化的作用,而氮的加入可促使钒从固溶态向析出态转化,增大钒的析出强化作用。终轧温度对钒氮的析出强化作用敏感,终轧温度越低,V(C,N)的析出量越大,屈服强度越高,但强塑性匹配最好的终轧温度在850℃左右。
资源环境与节能
从钛白废酸中萃取回收钛
马雪阳, 梁斌, 吕莉, 刘维燥, 李春
2016, 37(4): 62-68.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6.04.013
摘要:
对伯胺N1923+仲辛醇萃取回收钛白废酸中的钛进行研究,着重考察搅拌速度、仲辛醇浓度、相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从钛白废酸中萃取分离钛铁及萃取分相的影响,探索氨水对钛反萃效果。结果表明,以20% N1923+4%仲辛醇+76%磺化煤油为有机相,在相比O/A=1:1,搅拌速度150 r/min,反应温度30℃,时间3 min的条件下,钛的单级萃取率大于96%,共萃的铁约为4%。仲辛醇的加入可以显著降低分相时间,分相时间从23 min降至4 min。氨水可以有效反萃钛,钛的单级反萃率达到96%;钛的反萃速度快,平衡时间仅为3 min。在氮气保护下进行萃取,可以避免铁的氧化,共萃的铁可降至0.5%以下。将上述结果应用于工业钛白废酸,得到了进一步证实。因此,采用N1923-仲辛醇-煤油萃取体系从工业钛白废酸中选择性地、高效回收钛的路线是可行的。
燃煤电厂废弃催化剂回收钒的研究
陈颖敏, 谢宗, 王超凡
2016, 37(4): 69-75.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6.04.014
摘要:
废弃SCR催化剂中含有V、W和Ti等多种有价金属,直接弃置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回收其中的有价金属具有重大意义。提出采用湿法冶金的方法,通过NaOH碱性浸出法一次性浸出废弃催化剂中的V和W,然后对浸出液进行钙化沉淀,通过甲酸选择性浸出钙混合沉淀物中的钒,经过除杂,加入氨水,钒将以偏钒酸铵的形式沉淀出来;甲酸浸出后沉淀物中的钨,加入盐酸转化为钨酸,经过灼烧,最终生成三氧化钨。通过试验确定了NaOH碱性浸出法最佳工艺条件和甲酸选择性浸出最佳反应条件。
以高钛型高炉渣提钛后尾渣为结合剂的刚玉浇注料性能研究
汪朋, 韩兵强, 柯昌明, 李楠
2016, 37(4): 76-82.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6.04.015
摘要:
利用等离子熔融技术提取硅钛合金后的缓冷尾渣为结合剂,以电熔棕刚玉颗粒、电熔白刚玉细粉(≤ 0.088mm)、α-Al2O3微粉、SiO2微粉为主要原料,研究缓冷尾渣加入量(0、2%、4%、6%、8%)对刚玉基浇注料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①随着缓冷尾渣加入量的增加,浇注料的需水量增大,常温和高温烧后强度逐步增强,中温强度则逐步降低;②加入量过多不利于其热震性能和高温抗折强度的发展;③在抗渣侵蚀性能方面,加入6%缓冷尾渣试样的侵蚀指数最大,加入量4%缓冷尾渣与以4%Secar71水泥结合的浇注料,抗侵蚀性能接近;④在刚玉浇注料中缓冷尾渣的加入量4%左右为宜,不宜超过6%。
浸渍涂覆法制备高炉渣纤维负载TiO2复合材料
邢宏伟, 谷少鹏, 刘晓帆, 付俊凯
2016, 37(4): 83-88.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6.04.016
摘要:
以高炉渣纤维(BFSF)为载体,采用浸渍涂覆法,在BFSF表面负载TiO2,制备BFSF负载TiO2(TiO2/BFSF)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Zeta电位和纳米粒度分析仪、N2吸附脱附仪、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元素分析(EDS)等近代测试方法对TiO2的晶型、晶粒尺寸、比表面积和TiO2/BFSF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亚甲基蓝(MB)来模拟印染废水,通过亚甲基蓝降解率的高低,评价样品的光催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TiO2浓度为20 g/L,TiO2悬浮液负载3次时,TiO2均匀覆盖在BFSF四周,紫外光照射180 min时,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为94.8%。TiO2/BFSF复合材料重复利用4次,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依然能够达到65%。
钒钛检测
ICP-OES同时测定钒电池级硫酸氧钒中杂质铁铬镍钾钠钙硅铝
成勇
2016, 37(4): 89-94.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6.04.017
摘要:
建立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同时测定钒电池级固体硫酸氧钒中8种关键杂质含量的分析方法,检测范围包括0.001%~0.100%铁铬镍和0.005%~0.100%钾钠钙硅铝。试验考察了样品中高钒基体和硫酸根离子共存体系下基体效应、光谱干扰以及连续背景叠加等影响因素对痕量杂质测定的干扰。研究得到:硫酸根离子对测定无影响,高浓度钒离子的基体效应或连续背景叠加对钾钠产生负干扰,对砷钴铁镍等其余杂质元素产生正干扰的试验结论,并且方法采用基体匹配法和同步背景校正法相结合方式消除高钒基体对杂质测定的影响。通过光谱干扰试验分类归纳总结了钒基体对杂质元素的光谱干扰情况,并且优选了元素分析谱线、背景校正区域以及光谱仪工作条件。分析方法的技术性能达到:背景等效浓度-0.000 3%~0.000 3%,元素检出限0.000 1%~0.000 3%,含量在0.001%~0.007%范围内RSD<10%,回收率91.0%~110.0%。
钢铁冶金与材料
熔剂种类对镁质熔剂性球团性能的影响
田铁磊, 徐晨光, 张彦辉, 邢宏伟, 李杰
2016, 37(4): 95-98.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6.04.018
摘要:
为了找到不同熔剂之间的适宜搭配,研究不同熔剂之间的两两搭配对生球强度、爆裂温度及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探索镁质熔剂性球团适宜的焙烧区间;并结合factsage软件确定适宜的液相量,借助XRD分析镁质熔剂性球团的矿相组成阐述了抗压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四种不同熔剂搭配时,生球强度均能满足生产需求,高镁粉和高钙粉搭配时,爆裂温度最佳达560℃;高镁熔剂性球团适宜的焙烧温度为1 240℃,适宜的焙烧段较窄约为20℃,且该球团适宜的液相量为5%左右。
MgO对高镁碱性球团矿强度的影响
龙跃, 徐晨光, 张彦辉, 田铁磊, 赵波, 邢宏伟
2016, 37(4): 99-104.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6.04.019
摘要:
为了探究MgO含量变化对高镁碱性球团矿强度的影响规律,采用本地磁铁矿配以钙镁添加剂的方式造球。同时运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液氮吸附仪,X-射线衍射仪等检测手段,探究在固定碱度为1.0前提下,MgO含量变化对高镁碱性球团矿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固定碱度为1.0的前提下,随着MgO含量的增加,高镁碱性球团矿焙烧球液相生成量减少;庙沟矿、高镁粉及高钙粉孔径分布全在1~50 nm之间,属于介孔且相对高镁粉及高钙粉,庙沟矿的比表面积较小。球团矿生球机械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发生变化;焙烧球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发生变化,且在碱度为1.0,MgO含量为1.0%时强度达到最大。
含钒铁水增碳试验研究
马登, 吴巍, 刘质斌, 王杰
2016, 37(4): 105-111.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6.04.020
摘要:
在1 500℃的增碳温度下,分别利用石墨、焦炭、碳粒、低氮增碳剂、无烟煤等五种增碳剂对含钒铁水进行增碳试验,结果显示,石墨和低氮增碳剂的增碳效果最好,碳粒和无烟煤次之,焦炭最差。同时,分别在1 550℃和1 450℃时进行了低氮增碳剂、无烟煤、焦炭的增碳试验,试验表明:增加温度可提高增碳剂的增碳速率,从而改善增碳剂的增碳效果。通过综合分析认为无烟煤最适宜于含钒铁水的增碳处理,在1450~1 550℃的温度下,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增碳。
高炉内氯元素反应行为的热力学分析
兰臣臣, 张淑会, 吕庆, 李福民, 张立红
2016, 37(4): 112-118.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6.04.021
摘要:
利用热力学软件(HSC Chemistry 6.0)研究氯元素在高炉内可能存在的化学反应,分析氯元素在高炉内不同温度区间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得到无碱金属、少量碱金属和大量碱金属存在三种冶炼条件下高炉内氯元素的反应行为。结果表明,在无碱金属存在时,由原燃料带入高炉内的氯多生成HCl气体;在含少量碱金属时,氯以HCl气体和碱金属氯化物的形式存在;在高炉内碱金属含量较高时,氯主要以碱金属氯化物形式存在。上述含氯产物随高炉煤气上升,部分吸附在含铁炉料和焦炭上并随之下降,部分随高炉煤气排出,少量氯元素被炉渣吸收,从而影响高炉冶炼过程。。
转炉双渣法脱磷一次倒渣工艺研究
周朝刚, 李晶, 罗开敏, 韩啸, 张志明, 刘志明, 邓长付
2016, 37(4): 119-126.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6.04.022
摘要:
通过工业试验研究120 t顶底复吹转炉双渣法脱磷一次倒渣时的供氧制度、枪位控制和一次倒渣条件对脱磷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一次倒渣工艺条件为:一倒吹氧时间和吹氧量应分别控制在390~420 s和2 300~2 400m3;一倒温度、碱度、FeO以及P2O5含量分别控制为1 400~1 420℃、≥ 2.06、≥ 10.97%和2.54%~3.0%时,可以实现一倒钢液磷含量最低为0.032%,脱磷率最高为75.57%。
CaO-MgO-Al2O3-SiO2精炼渣组分活度热力学研究
唐国章, 李俊国, 曾亚南, 赵丽娜
2016, 37(4): 127-132.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6.04.023
摘要:
为探索精炼渣-钢液-夹杂物三者之间的热力学平衡关系,采用Factsage热力学计算软件对GCr15轴承钢CaO-MgO-Al2O3-SiO2精炼渣系各组分活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600℃温度下,wMgO=5%时,aAl2O3aCaOaMgOaSiO2的范围分别为0.003~0.04、0.35~0.9、0.49~0.9、0.00008~0.0005,活度波动范围比较大。随着MgO含量增加,精炼渣系的液相区域有所减少,各组分活度波动范围明显减小。当wMgO=10%时,在高碱度范围内,降低碱度、增加Al2O3含量可增大aAl2O3,增加碱度及降低Al2O3含量可增大aCaOaMgOaSiO2。与试验结果对比,应用热力学软件计算精炼渣的活度是可行的。
钙处理工艺对耐腐蚀船板钢低温韧性的影响
吴战芳, 徐李军, 董富军, 仇圣桃, 李向阳
2016, 37(4): 133-138.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6.04.024
摘要:
针对高强度耐腐蚀船板钢的低温冲击韧性波动范围大,低温冲击韧性低这一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了钙处理工艺对高强度耐腐蚀船板钢低温冲击性能的影响,与传统的钙处理工艺相比,改进后的钙处理工艺能较大提高试验钢的-20℃和-40℃的低温冲击性能。当夹杂物为球形钙铝酸盐+CaS的复合夹杂物且弥散分布时,试验钢的-20℃冲击功横向提高了24.6%,纵向提高了44.5%;-40℃冲击功横向提高了33.7%,纵向提高了32.7%。改进后的钙处理工艺,提高了钢水中[Ca]的收得率,使钙处理更充分,从而得到了低温冲击性能稳定且优良的试验钢板。
FB双相钢延伸凸缘性能与组织的关系
肖衡, 李会, 周和荣, 吴润
2016, 37(4): 139-142.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6.04.025
摘要:
通过对比观察不同扩孔率双相钢的显微组织,研究了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的延伸凸缘性能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当显微组织由多边形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组成时,FB双相钢能达到优异的延伸凸缘性。多边形铁素体有利于扩孔率的提高而下贝氏体和板条马氏体则有害;M-A的尺寸对延伸凸缘性影响很大,随着M-A岛尺寸的减小,扩孔率逐渐增大,当M-A岛的宽度为0.7μm时,FB双相钢的扩孔率能达到120%。
改善高强双相钢冲裁边部成形性能
龚宇, M. Hua, J. Uusitalo, A. J. DeArdo
2016, 37(4): 143-151.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6.04.026
摘要:
双相钢具有高强度的同时表现出良好的成形性能,因而被广泛应用。这类钢具有高的n值、均匀伸长率和总伸长率,不过,限制高强度双相钢应用的因素之一是在冲裁边部拉延过程中出现失效。为了开发具有良好冲裁边部塑性的高强双相钢,必须精心控制组织中硬相和软相的比例和硬度。冲裁边部拉延时出现的失效机制与微观组织密切相关(不同相的比例、硬度、尺寸和分布),发现在铁素体-马氏体界面出现裂纹萌生。研究了退火前的条件(热轧和冷轧条件)、不同的连续镀锌线工艺过程以及合金化元素对双相钢冲裁边部成形性能的影响,发现所有这三个参数都对扩孔试验中测定的冲裁边部塑性产生强烈影响。
高强度微合金化20MnSi螺纹钢筋试制
刘香军, 杨吉春, 张剑, 张文怀, 何耀宇, 李堃
2016, 37(4): 152-156.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6.04.027
摘要:
试制了高强度20MnSi螺纹钢筋,采用万能拉伸试验机、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检测手段,对试制后的螺纹钢进行了力学性能检测和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在N含量为0.04%,V含量为0.047%的试验钢中,屈服强度达到831 MPa,抗拉强度达到1 140 MPa,伸长率为29.1%,屈强比为0.79;含钒、钛的碳、氮析出物的沉淀析出强化作用是试验钢力学性能显著改善的主要原因。
钒、铬微合金化地铁车轮用ER7钢的生产实践
李澍
2016, 37(4): 157-161.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6.04.028
摘要:
通过对地铁用车轮用钢ER7的生产工艺、产品性能等进行研究,采用"转炉-LF炉-VD炉-圆坯连铸"生产工艺路线,采取钒、铬微合金化,同时对钙处理方式及硫线加入时机进行优化,控制钢水过热度,调整二冷水量及末端搅拌参数,使铸坯的碳偏析、中心疏松及缩孔得到有效控制,产品性能完全满足地铁车轮对强度、韧性、塑性及抗疲劳性能的要求。
U75V钢轨鱼鳞伤及剥离掉块缺陷分析
寇沙沙, 梁正伟, 刘莉, 李智丽, 张娜
2016, 37(4): 162-166. doi: 10.7513/j.issn.1004-7638.2016.04.029
摘要:
针对U75V钢轨在曲线段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生鱼鳞伤损及剥离掉块缺陷的情况,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力学性能、金相和扫描电镜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伤损与钢轨的性能质量无关,鱼鳞伤及剥离掉块是轮轨受较大接触应力下产生的滚动接触疲劳损伤。通过优化轮轨型面、设置欠超高、及时打磨和涂油、合理选轨等措施可以减少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的产生。
钒钛专利
钒钛专利
2016, 37(4): 167-168.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