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学术支撑

阅读次数: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鞍钢集团钒钛(钢铁)研究院、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研究院”)是攀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攀钢”)的主体研发机构,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以钒钛钢铁为主的国家级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其前身是1964年在辽宁鞍山建立的鞍山钢铁研究院,同年10月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决定内迁四川,更名为冶金工业部西南钢铁研究院;1972年更名为冶金工业部攀枝花钢铁研究院;1983年进入攀钢集团组成生产—科研联合体;2000年,作为国家242家科研院所之一转制为科技型企业;2013年变更为鞍钢集团钒钛(钢铁)研究院。

研究院以攀西钒钛磁铁矿综合开发利用及钒钛产业链延伸为主线,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业结构层次、拓展钒钛应用领域为目标,重点围绕钒钛磁铁矿的冶金分离(铁、钒、钛、铬)、钒钛制备新技术、钒钛精细化工产品、钛及其特种材料、钒钛钢新材料、含钒铁道用钢、稀贵金属的回收利用、能源环保等方向领域,开展相关重点应用基础、重大前沿共性技术、关键瓶颈技术及工程转化等研发。研究院包括攀枝花、成都两个研发基地。下设资源与环境研究所、钒钛钢研究所、钒钛化工研究所、钒钛冶金研究所、理化测试所、信息研究所、重轨及铁路用钢研究所、钒钛新材料研究所、试验中心、四川攀研技术有限公司(科研中试及成果孵化基地)。

现有员工1000余人,其中科技人员560余人,包括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9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1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70余人,高级技术职称人员300余人。外聘院士、知名教授等专家20余人作为外聘专家或客座研究员。

研究院拥有以国家级技术中心、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技术研发平台;拥有以国家钒钛质检中心、CNAS、CMA为代表的分析检测平台;拥有以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四川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为代表的智力共享平台;拥有以系列钒钛中试线为特色的工程转化及产业孵化平台。现有固定资产8.7亿元,仪器设备4250余台(套)。先后建成高炉冶炼、板带冷轧、板材成型、金属热处理、腐蚀与防护、金属焊接、流态化、沸腾氯化、钛白产品研究及应用、钛冶金铸造、钒钛电化学、数值仿真等30多个专业实验室和10万t/a钒钛矿资源综合利用新工艺、1万t/a高炉渣生产四氯化钛、5000t/a高品质富钛料、300t/a钛白新产品试制、涂层实验线等6条特色中试线。

建院以来,攻克了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世界难题,使“呆矿”变成了经济资源,拉开了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序幕;开发出了雾化提钒、转炉提钒等成套装备技术,使我国从钒进口国一跃成为钒出口国,攀钢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产钒企业;开创了钒钛磁铁矿中钛资源回收利用的先河,改变了世界钛资源的分布与结构,攀钢成为我国最大的钛原料基地。先后获得国家、省(部、行业协会)、市等各级科技进步奖900余项,其中国家级成果6项、省部级成果114项。获得专利权512项,其中发明专利356项、国际专利20项。年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四大检索论文30余篇。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重庆大学坚持基础研究和产学研合作并重,长期围绕国家战略与地区发展重大需求,瞄准冶金行业转型升级涉及的资源、环境、产品、装备等关键核心问题,特别是在钒钛资源绿色提取与综合利用、钢铁冶金新技术与智能制造等方向,开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为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持续做出了卓越贡献。

钒钛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赞助(支持)单位

中国金属学会钒业分会

 国际钒技术委员会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阅读次数:
x 关闭 永久关闭